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二届六次会议第57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来源: 柳州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2021-08-04 15:30   


建议内容:关于我市村庄规划与农业产业布局一体化编制的建议

2019年至2020年,我市在完成柳州市辖区村庄布局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要求,全市共编制完成80个“多规合一”行政村村庄规划,全面统筹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优化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安排等有效指导村庄发展建设,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规划支撑。但在村庄规划编制中,也面临乡村产业定位、布局不明确,村庄规划与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不衔接等问题,现就探索村庄规划与农业产业布局一体化编制,提出建议如下:

一、村庄规划编制要求

村庄规划以村庄资源禀赋为基础,结合村庄发展定位、产业发展,优化村域国土空间格局,促进各类资源生态要素有序流动,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推动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有效利用,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促进形成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为加快推进我区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美丽广西提供有力支撑。

二、村庄规划与农业产业布局衔接存在的问题

目前,村庄规划与农业产业布局衔接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布局不够明确,产业发展规划滞后,导致村庄规划中对产业定位、布局难以把握。长期以来,农业产业规划处于“各自为政、自我发展”的状态,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有的虽然有了规划,但过于简单,或是适用性不强,难以具体实施;有的规划的产业只重视种养,忽视加工和市场需求;或是有了长期规划但随着市场商品价格的波动随意改变品种,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规划的有序落实。

二是农业产业化用地问题突出,特别是农业经营主体在建设加工厂房、饲料房、农产品收购点、仓库、冷库、餐馆、住宿等设施时,用地不合规,审批手续难、申请费用高,致使一些本地企业外流、外地企业招商项目难落地。

三是多规衔接不够。一方面农业产业布局规划未能及时对农业产业各类用地,尤其是设施农用地、建设用地提出规模和布局等具体需求,从而难以在村庄规划中安排相应的用地空间。另一方面,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编制与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编制不同步,难以做到有效衔接。

三、有关建议

一是加快修订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在已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农业资源特点、产业发展现状和地域文化特色,科学编制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农业主导产业、地方小宗特色产业的区域布局、发展定位和目标市场,构建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特色各异、优势互补的特色产业布局,为指导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布局提供指引。

二是构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体系。在已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农业资源特点、产业发展现状和地域文化特色,在市、县、乡不同层面,分产业科学编制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专项规划,进一步深化规划编制内容,明确农业主导产业、地方小宗特色产业的布局、规模,统筹考虑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需要,提出现代农业发展各类用地需求,尤其是设施农用地、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等具体需求,为村庄规划中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三是探索建立村庄规划与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一体化编制的工作机制。对有需求编制村庄规划的行政村,同步启动农业产业布局研究,将研究成果作为村庄规划中产业定位及布局的主要依据,做好有效衔接,统筹安排农业发展空间,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布局,保障设施农业和农业产业园发展合理空间,预留不超过5%的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用于保障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点状供地范围的项目建设。

承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协办

办理答复情况:

余丽琼员:

你在柳州市政协十二届六次会议提出《关于我市村庄规划与农业产业布局一体化编制的建议的提案》(第57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修订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建议

2021年是“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的开局之年,为谋划好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我市于2019年下半年就启动《柳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四五” 发展规划》课题专项研究,并于2020年初通过专家组评审。在此基础上,我市于20204月,开始《柳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经过市直相关单位和各县区的共同努力,《柳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已原则通过专家评审。规划对如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进行了全面概述,为“十四五”期全市农业产业布局指明了方向。在产业布局上,突出各县(区)农业资源、区位优势,以“三区九带”(三区指: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九带指:优质水果、蔬菜、桑蚕、茶叶、食用菌、道地中药材、畜禽、水产、经济林产业带)生产格局,推动柳州现代特色农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三区九带”科学指出了全市“十四五”期农业发展重点及各县区农业产业布局情况。在产业发展上,重点打造“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食用菌、桑蚕、茶叶、中药材、畜禽、渔业、乡土特色”十一条产业链。建议提出在已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农业资源特点、产业发展现状和地域文化特色,科学编制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建议充分指出了我市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布局不够明确,各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滞后,导致产业发展同质化严重,出现了千业一面现象,产品缺乏真正的特色,经济效益不高。因此在《柳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四五” 发展规划》中用重点篇幅介绍各县区农业产业布局问题,充分结合各县区产业特色,指明各县区各产业发展方向及发展思路。同时从2014年开始,我市启动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截至20216月底,全市通过认定的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384个,其中: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29个、市级示范区17个、县级示范区65个、乡级示范园265个、村级示范点1008个。全面实现“县县有示范区,乡乡有示范园,村村有示范点”的创建目标。示范区已成为展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引领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进模式。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规划”是必不可少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即凡是启动创建过示范园区的村屯都有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下一步,我们将要求各县区在《柳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四五” 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尽快编制本县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要重点突出各乡镇、村产业特色,充分谋划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助力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构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体系的建议

建议提出:在已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农业资源特点、产业发展现状和地域文化特色,在市、县、乡不同层面,分产业科学编制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柳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四五” 发展规划》为全市的农业产业布局及产业发展思路指明了方向,在建议一中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此不再赘述。同时对全市重点打造的产业,如柑橘产业,市政府出台了《广西柳州市柑橘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专项规划。各产业如何发展,每年我们都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下一步我们指导各县区重视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注重统筹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仓储、物流的用地布局并落实集约节约用地,尤其是设施农用地、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等具体需求,为落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各县区要同步指导所属乡镇做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力争做到市、县、乡三个层面不同产业的专项规划。

三、探索建立村庄规划与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一体化编制的工作机制

(一)2019—2020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根据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工作部署,按照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要求,组织我市各县(区)、新区编制完成80个“多规合一”行政村村庄规划,截至20217月底,我市柳北区、融水苗族自治县8个村庄规划已获县(区)人民政府批复实施,其余72个正在结合上位规划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建立数据库。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指导各县(区)、新区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预留不超过建设用地总规模5%的机动指标,对于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可申请使用。在市本级村庄规划方案审查过程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召开专家组会议及发函征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意见的形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与农业产业发展有效衔接。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深入开展,在规划方案中制定一系列管控、保护措施,有效指导村庄发展建设,统筹安排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空间,完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助推乡村振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20213月、4月、5月、7月结合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农房管控等工作到各县(区)、新区开展调研,督促和指导各县(区)、新区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各县(区)、新区上报的2021年村庄规划编制需求统计情况,今年我市计划完成99个村庄规划编制,积极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行政村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二)在指导各县(区)、新区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注重落实以下内容:一是以“多规合一”为基本要求,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科学划定村庄全域国土空间布局和用地管控,协调项目建设与保护红线的关系,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规划要将多部门、多层级项目和意图整合到本轮村庄规划之中,使国土空间土地用途的划定能够既满足生态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要求,又兼顾村庄合理的产业项目和设施建设需求;二是以资源为依托,村庄特色为底板,产业功能布局为基础,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产业布局的落地实施。规划要基于村民诉求和生活圈层分级配置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同时根据产业发展布局,为发展第一产业的区域规划农田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提升农用地种植效益和质量。同时,在村庄规划中要积极盘活村庄闲置用地,为二三产业项目落地安排弹性建设用地指标,并在村庄建设用地中布局落实。根据产业发展布局专项规划,落实产业集聚区用地和田间地头设施用地布局;三是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基本原则,将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深度衔接,构建山美、水美、田美、村美、景美的村域空间发展格局。规划要贯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方面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行深度衔接,对局部划定不实和确需调整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正向优化;另一方面,要根据三区三线的划定和保护与利用的需求,划定土地综合整治、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等各类国土空间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范围,有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

(三)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积极指导各县(区)、新区进一步建立畅通的村庄规划编制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优势,通过召开专家组会议及发函征求意见等形式,主动衔接和落实好农业产业体系规划要求,加强我市村庄规划与农业产业布局一体化编制工作,切实为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提供规划保障。


20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