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51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来源: 柳州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2022-09-30 17:25    浏览量:

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次会议

51号提案办理情况


建议内容:关于加强推进柳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


茶叶产业作为柳州市拓展脱贫成果的重要产业,是绘就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优势农业产业之一。目前,柳州茶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茶园路网基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产业依靠劳动力密集输入,管理粗放、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突出。二是产业加工装备迭代滞后,创新不足。三是标准体系尚不健全,标准推进执行力度不够。四是区域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五是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六是产业链人才队伍力量单薄。

为此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订关于加快柳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创新思路,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以农业部门牵头,发改、财政、科技、商务、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参与的茶产业工作协调机制及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二、整合资金加大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标准化绿色高效生态基地建设。进一步整合乡村振兴、财政、科技、发改等专项资金,加强茶园路网,轨道运输车、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肥料、生物农药等生产农资投入简便化、省力化、科学化。将除草机、耕作机、修剪机、采收机等丘陵山区茶园适宜机械列入农机补贴目录,加大补贴与技术推广应用力度,简化补贴程序。

三、加大高标准绿色工厂的投入,加速装备“四化”的更新升级,建立健全行业和企业标准化体系,增强龙头企业的标准化程度和辐射带动作用。一是持续鼓励和支持未通过SC认证的茶叶企业开展SC认证。二是引导企业开展初、精、深加工装备的更新升级。三是建立完善种植、加工、产品、服务等标准体系。

四、加强科技型企业的培育,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深入推进品种和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创新产业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一是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技术合作。二是,不断丰富形成以早春绿茶、工夫红茶为主、白茶、黑茶为辅、虫茶等为补充的产品结构。三是以发挥机械化缓解劳动力紧缺为导向,充分利用夏秋茶原料,鼓励深入挖掘少数民俗茶文化,准确把握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和现代茶饮的特色,开发“侗茶”黑茶文创产品,以“六茶共舞”(喝茶、饮 ()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为指引创产业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五、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品牌策划与宣传,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政企配合培育 “母+子”知名品牌。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专业咨询策划机构基于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的基础上开展企业品牌的策划、包装与宣传,引导企业基于市场需求差异化定位发展;鼓励具备SC认证企业和龙头企业积极参加国内茶叶博览会和展销会,举办专项推介会,对积极参加国内茶叶展销博览会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推动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加深与柳州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品牌推广战略合作,持续开展柳州早春茶、柳州红茶擂台赛、全民饮茶日活动,举办专场推介会和品鉴沙龙等品牌塑造活动,加大“柳州茶城”、“柳州茶韵”线上商城宣传推广,鼓励企业参与线上、线下推广,拓展销售渠道,深耕本土市场。

六、创新产业人才培育模式,加强产业链专业人才培育。依托柳州市高校和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面向基层农民技术和就业需求,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开展耕读教育,推进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扩宽技术培训的渠道,加大高技能技术人才和基层农民的系统培育,不断扩大技能人才数量,提高质量,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承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协办


办理答复情况:


市政协农业农村和资源环境委员会:

你们在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出《关于加强推进柳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第051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发展方案。市政府印发《柳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升建设三江县、融水县、鹿寨县和柳城县为主的优质高效茶叶产业带,重点打造三江县、融水县生态产茶大县。到十四五末期,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25万亩,干茶产量2万吨,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0亿元。”同时,计划“抓好茶叶标准化绿色基地建设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机械化管理以及六个一绿色防控措施,创建标准化绿色食品级茶园和富硒茶园基地,加快本地茶树品种培育、示范,推广地方茶新品种(系)种植。重点打造三江县、融水县生态产茶大县促进茶园规模化经营。推广布央茶叶产业化联合体改革经验,发展订单农业,收购鲜茶叶,带动分散的家庭组织形成紧密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共享机制。做强茶加工、茶贸易、茶文旅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做强茶叶加工,做优绿茶、红茶传统产品,开发三江侗茶、柑普茶等新产品和打油茶、茶菜肴等功能食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整合生产标准、品牌包装,提高茶叶商品市场竞争力。推动茶产业、茶文化与文旅产业的结合。目前,三江县成立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导小组。20223月,市政协陈鸿宁主席率市直相关政府部门深入调研茶产业,市农业农村局配合编撰完成了茶产业调研报告。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多部门联合,统筹全市茶产业发展,按照《柳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产业规划推进茶叶高质量发展,推动茶产业成为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二、扶持设施建设,推广绿色生态。一是2021年,市发改委为三江县八江镇三团扶贫茶叶加工厂、三江县工业园区扶贫生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AB 区)标准厂房工程、鹿寨县大乐岭有机茶园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发等3个项目争取到自治区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000万元,涉及项目总投资2.02亿元。2022年,已上报自治区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共7个,涉及总投资2.17亿元,申报资金6030万元,主要涉及三江、柳城两县。下一步,市发改委将持续对接项目申报情况,争取投资计划早日下达。

二是实施农药、肥料“零增长”行动,市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通过农机补贴项目,指导三江县因地制宜建设2套茶园轨道系统示范应用,对丘陵山地茶园肥料、原料运输等方面初步实现简便化、省力化,下一步将会同主要产茶县,以企业为主体,支持适合丘陵山地的轨道系统建设。针对丘陵茶园的除草机、耕作机、修剪机、采收机等机械,均在《自治区农业机械补贴目录》范畴,下一步将加大农机补贴下乡进村的宣传推广,简化补贴手续,进一步扩大茶园机械化应用面。

三是通过《茶园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市科技项目的带动,市、县整合财政、人社等资金200余万元投入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以三江县为重点的绿色生产示范共辐射带动实施茶园绿色防控技术超13万亩,19个企业获得绿色食品(A级)认证,三江县获得“2020年度茶业生态建设十强县”称号。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绿色茶园的辐射带动面积和效益,力争将柳州茶区建设成广西最大的绿色食品茶生产示范区。

三、加大绿色投入,建立标准化体系。一是“十三五”期,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制订了《柳州市茶产业“提质增效、扶强培优”实施方案》,对新增食品生产许可(简称:SC)企业给予5万元奖补等一系列政策。至“十四五”初,SC企业由“十三五”初期的30余个增加至80个,约占全市茶叶加工企业的16%。以三江县为重点加快对茶产业生产集聚区的建设,在用地、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绿色工厂”示范效益逐步凸显。

二是2022年,安排400万元支持三江县实施茶叶全产业链开发项目,将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厂房建设、低碳化生产设备更新,指导企业开展企业标准(规程)的研究制订,不断引导企业在生产方面实现连续化、清洁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转型。

三是市农业农村局将在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加强技术指导,争取政策支持,不断丰富“绿色工厂”的内涵。

四、加强科技培育,创新产业业态。一是为进一步加强科技型企业的培育,积极对接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贵州大学和广西科技大学、广西茶叶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来柳指导。促成以多个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协议,在地方品种选育、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深入合作,截至目前,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的茶叶企业有2个。推进实施一批茶业领域方面的科技计划项目,围绕茶叶产业打造科技创新支撑链,开展茶产业领域科技项目征集,推动茶产业科技创新研发、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提升等,鼓励符合条件的有关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相关领域研究。下一步,将鼓励相关茶产业企业继续重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培育科技新企业,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二是优化产品结构,推动形成以早春绿茶、工夫红茶为主、白茶、黑茶为辅、虫茶等为补充的产品结构。进一步找准发力点,结合柳州市茶叶产业人才小高地项目实施,多次组织举办红茶、绿茶、黑茶加工技术培训班,开展宣传推介,突出“早”的优势,重点打造“三江早春茶”,制订了“三江早春茶”种植、加工、产品标准体系。下一步,将突出“性价比”优势,大力推动红茶产业持续发展,加大白茶生产。充分利用夏秋茶原料,深入挖掘侗族茶文化,开展侗族茶产品的传承与创新,结合现代工艺和市场需求,创新开发“三江侗茶”产品、“虫茶”产品和侗族“奶茶”系列产品。

三是创新特色新业态,2022年以来,由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举办了“茶菜肴制作技术培训班”,根据地方食材特色开发了相关茶菜肴食品,并已与柳州第一职业学校合作启动《茶菜肴、茶食品加工技术指南》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下一步,将以“六茶共舞”为指引进一步丰富产业内涵,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五、开展策划宣传、激发品牌活力。一是市农业农村局与柳州广播电视台深入合作,联合举办七届柳州春茶节、六届柳州红茶节及十届“柳茶杯”茶叶评选、全民饮茶等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柳州茶营商环境。打造了“柳州茶韵”线上商城,通过“线上+线下”双驱动,充分发挥“柳州茶韵”线上商城和柳州茶城的影响力,组织开展“全民饮茶活动暨柳州早春茶品鉴推介会”,开展线上直播和“柳州名茶线上展销”活动。下一步,继续组织我市茶叶等优质农特产品参加国内外食品博览会,通过展览展示、信息发布、研讨对接等活动,促进柳州茶叶销售,提高茶叶品牌知名度。

二是三江县委托专业策划机构对“三江早春茶”进行专业的品牌策划,开启了柳州茶品牌策划的新纪元。作为“母”品牌的“三江早春茶”,通过连续举办开采仪式,参加国内茶叶博览会,举办“第十七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开展三江早春茶品牌发布,举办多场次主题报告,三江县获得“2021年三茶统筹先行县域”“2021年度科技兴茶富民典型县域”及“2021年度茶叶百强县”的荣誉称号,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带动了“子”品牌的培育发展。“天湖冰芽”、“侗美仙池”等企业品牌被列为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品牌目录。下一步,将继续实施“母+子”品牌发展双驱动战略,更加积极发挥企业品牌创建的主动性,将企业品牌不断培育壮大。

六、创新培育模式,加强人才培育。一是加强茶产业相关专业建设,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我市属中职学校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专门开设有茶相关专业。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部分相关专业中开设有《茶艺》课程。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茶叶专业以原三江县职业技术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为基础,主要面向三江招录贫困乡镇的初中毕业生,以免学费全额助学金等政策吸引学生就读该专业。建立茶艺师认证培训及资格考点,鼓励学生获得茶艺师认证。

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茶叶专业以产业与教育融合、学校与企业合作、工作与学习结合为办学理念,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依托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三江侗族自治县东竹茶业有限公司、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项目建设,教授学生茶叶制作、茶叶评鉴、茶叶营销的全产业链实训技能,为培养高质量的茶产业人才提供设施保障,提高、扩大技能人才质量、数量,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二是扩宽技术培训渠道,下一步将积极推进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积极发挥职业院校的培训优势,组织开展茶叶制作、审评、茶艺、新茶饮、品控等茶产业相关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覆盖面;开展初、中、高级茶艺师的技能提升培训及等级鉴定;配合地方茶叶加工特色产业,开展电商网络平台专业技术培训,以及茶产品销售直播带货培训等;鼓励相关院校举办与茶产业相关师资培训;支持将优秀茶产业工匠按程序纳入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师资范围。

充分发挥柳州各中、高职院校各自专业办学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职业院校与茶产业重点地区的联系,结合实际开展乡村旅游、品牌(包装)设计、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电商、无人机操作等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培养更多茶产业发展所需各方面人才,并有力提升人才的素质能力。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还将充分发挥专业资源优势,以中级茶艺师标准打造《茶艺实务》线上教学资源,支持开展乡村网络茶艺教育,促进涉农领域及茶产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三是成立柳州茶产业学院,服务柳州茶产业发展。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结合学院办学特色,已于2022521日牵头组建柳州茶产业学院,致力于打造集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创新创业、项目开发、信息咨询、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资源共享平台,这对改革柳州茶产业的人才培养,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服务柳州“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的发展,推动“柳州茶”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学院还建有中国—老挝茶艺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国际化茶艺人才,服务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四是组织科技特派员积极开展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针对茶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发展,协调各相关县区科技部门组织科技茶业领域乡村特派员,通过对茶产业发展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基地建设指导、农民培训等,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