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52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建议内容:关于壮大茶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议
柳州市茶叶产业至“十四五”初期,全市茶园面积达24.3万亩,干茶产值突破23亿元,较“十三五”初期种植规模增长18.6%,产值增长约88%,农民亩产提高约43%,人均年收入达6000余元,茶叶产业成为三江、融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自治区明确提出把茶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产业,并将柳州茶区划分广西重要产茶区,为早春绿茶、红茶优势茶区,而三江和融水县分别列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广西重点产茶县。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茶产业时强调,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联合下达《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至“十四五”末期,要提高茶产业科技贡献率达65%。因此,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的文章,以科技创新促进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产业链人才队伍的建设。
然而,柳州市茶产业链人才队伍先天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力量十分薄弱。一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缺口大。全市从事茶叶相关工作的大专及以上茶学专业人员共有8人(含企业2人),全市39个种茶乡镇199个种茶行政村仅有不足30名基层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兼职为茶产业服务,不能满足茶产业发展和茶农对技术的需求。二、技术人才职称水平不高。全市在职服务于茶产业的正高级职称人才0人,副高级职称4人(其中企业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3人,其余技术人员均无职称。获得职称的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参公(事业)单位,2017年明确参公事业单位人员不能参与职称评审以来,市级负责茶产业的技术部门因属参公性质,停止相关人才职称评定,进一步影响了我市专业技术人才的梯队建设和团队的壮大,从市级层面培养“拔尖技术人才”即成一纸空文。为此建议:
一、重视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建议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建立有利于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和工匠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等成长的培养机制,创新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和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如:对承担技术职责的参公(事业)单位,重启职称评定和聘任制,加强对企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的指导,营造竞相成长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释放各类人才的活力和红利。
二、创新柳州茶叶产业链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壮大产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是依托柳州市高校和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通过录制网络公开课程,推进发展面向乡村茶农的网络教育,探索在三江、融水茶叶主产区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以耕读教育的方式对基层农民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二是人社、教育、农业、科技、商务等多部门参与研究制订产业链人才培养机制和课程内容,对企业经营主体负责人、高技能技术人才和基层茶农开展系统培育,不断扩大技能人才数量,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三是充分发挥市、县茶叶行业协会的作用,以市、县茶业协会为主体组织开展茶艺、礼仪等行业技术人才的培训、技能竞赛,营造良性的人才培养环境。
三、成立农业(茶叶)专家服务顾问团,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对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离退休或退休干部,秉着自愿服务的原则,成立以农业、经济等方面的茶叶专家服务团,与市、县农业、科技、乡村振兴等主管部门直接对接,不定期下乡开展技术服务与咨询指导,充分发挥老技术干部的余热作用。
承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协办
办理答复情况:
市政协农业农村和资源环境委员会:
你们在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二会议提出《关于壮大茶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议》(第052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厚植人才成长沃土。
一是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市委人才办2021年11月制定出台《柳州市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措施》,在培养壮大茶产业人才队伍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含金量的举措。例如,政策提出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养,每年培训农技推广人员300人次以上,并且每年有计划地选送50名左右不同产业农技推广人员到相关涉农院校开展农技人员技能培训。此外,政策还提出要支持农业人才创新创业,围绕茶叶、粮食、甘蔗、水果、蔬菜等我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开展农业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赛,每年引进培10名农业创新创业人才。不断创新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和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累计评选出柳州市“拔尖人才”十四批、柳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十一批,2021年农业系统获评第十四批“拔尖人才”4人、第十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持续营造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励人才走技术技能成才之路。
二是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任务,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委组织部根据各县产业发展需求,先后组织四批次拔尖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170余名对接各产业县(区),对接60个帮扶项目,开展不定期的技术帮扶,解决问题280多个,培训本土人才3200余人,与此同时,市委组织部每年组织举办“人才活动周”,开展“下基层、解难题、促振兴”等相关活动,为人才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促进了我市各项事业的发展。紧紧围绕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打造产才融合、宜居宜业自治区级人才城的战略目标”,市农业农村局鼓励和支持技术人才积极申报承担项目农业科技项目实施,以成果为导向培养技术人才的同时,也促进了“三农”事业的发展。
三是我市鼓励、支持事业单位(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及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职称评选工作。对提案中“对承担技术职责的参公(事业)单位,重启职称评定和聘任制”这一建议,根据《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77号)中第四大点第十一条规定:“公务员不得参加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职称评定”。就目前政策来看,公务员(含参公人员)是不得参加职称评审的,其他专技人员的职称申报评审,市人社局将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壮大技术人才队伍。
一是依托“柳州市茶叶产业人才小高地”项目实施,多次组织举办茶叶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叶加工、评茶员、茶艺师、营销等技能人才培训,每年培训技术骨干100余人次,培训茶农500余人次,“十三五”期,累计培训技术骨干500余人次,培训茶农3000余人次。
二是结合市政协重点提案《关于培育茶产业农科员的建议》的实施,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制订了《茶产业农科员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区率先实施,管理办法包括:农科员的选拔条件和选拔程序、农科员的职责和权益、农科员的管理与考核等内容,邀请中国茶叶研究所、广西茶叶研究所、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以及市本级相关专家参与授课,系统培育第一批茶产业“农科员”60余名。同时,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联合柳州市茶业协会、三江县茶叶协会及融水县茶叶协会,组织举办种植、加工、营销等10余期茶产业生产技术培训班,组织企业代表赴浙江、湖南、四川、福建等地考察学习,不断培养壮大我市茶产业链人次队伍。
三是为不断创新茶产业链人才培养机制,市教育局进一步促进茶产业链人才培养,在中职学校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专门开设有茶相关专业并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主要面向三江招录贫困乡镇的初中毕业生,以免学费全额助学金等政策吸引学生就读该专业。自2020年开始独立招生,目前在校班级2个,共80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校政行企”四方联动,于2022年5月21日牵头组建柳州茶产业学院,服务柳州“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的发展,并常年面向社会茶艺从业人员及基层农民开展技能培训,以中级茶艺师标准打造《茶艺实务》线上教学资源,支持开展乡村网络茶艺教育,促进涉农领域及茶产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除此之外,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充分运用市、县茶叶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参与以市、县茶业协会为主体组织开展的茶艺、礼仪等行业技术人才的技能竞赛,例如“茗星茶艺师”、区级茶艺表演技能赛、手工制茶技能大赛等。组织学生进行茶艺师、评茶员等技术培训,积极营造良性的人才培养环境。
四是市委人才办于2022年4月出台的柳州市人才新政2.0版,也加大了对以茶产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人才培养,提出要实施特色产业人才支持计划,依托我市特色产业优势,引进培养特色产业创新创业人才。此外,市委人才办将牵头组建“柳州特色产业访学团”,集中选派生产、研发、营销等特色产业链关键环节人才赴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短期或长期的访学研修,助力茶产业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市委人才办注重对企业经营主体负责人、高技能技术人才和基层茶农开展系统培育,《柳州市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有计划每年选培1200—1500名左右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重点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并加强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五是继续加深与中国茶叶研究所及国内高校的合作联动,并借助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茶产业学院的资源优势,结合柳州市茶叶人才小高地项目实施,围绕产业链人才队伍的系统培训开展多元化合作。下半年,计划先后引进高层次专家5人次来柳指导,分批次开展高技能技术人才和基层茶农的培训;将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联合举办《茶叶直播带货营销技能技术培训》,同时,联合开发茶产业技术短视频,以茶产业人次振兴为抓手促进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成立专家服务顾问团,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继续发挥专家服务团的作用,为茶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2007年,由市委组织等多部门联合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旨在充分发挥离退休技术干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解决我市人才资源总量不足和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2022年5月31日至6月1日,由柳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柳州市委组织部及市直各部门联合承办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推进会”在三江启动,其间,已评选出农业、教育、医疗等技术人才组成“柳州市乡村人才振兴服务团”并开展履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