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61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61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建议内容:关于提升柳州市柑橘产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连续多年财政投入,我市柑桔产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柑桔产业已成为我市许多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随着近些年全区乃至全国柑桔产量的迅速增长,叠加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市柑桔产业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柑桔产业新常态和新问题
㈠全国柑桔供过于求
1.全国柑桔产量增长迅速
2.广西柑桔售价逐年走低
柑桔售价从2017年开始明显下滑。2020年春季受新冠疫情影响,除个别地区和个别品种外,全区乃至全国柑桔均出现较为严重的滞销现象。
㈡柳州柑桔产业大而不强
1.缺少龙头带动
全市水果企业呈现数量多、规模小等特点,示范引领作用有限,市场竞争力不强。在生产管理上,果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缺少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强力带动,目前全市还没有一家市级以上的水果龙头企业。
2.品种结构有待调整
目前我市柑桔80%还是以中熟的蜜桔、沙糖桔、金桔为主,上市较为集中,存在增产不增收的风险。
3.果品品质不高
部分果农在生产过程中过分追求产量效益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现象,重产量轻质量现象仍然存在,果品可追溯建设有待加强。
㈢全产业链建设滞后
一是品牌建设重视不足,全市缺少叫得响的企业品牌,县区对区域公共品牌宣传不够重视,除了市本级和融安县安排有财政资金进行品牌宣传外,其他县区都缺少有力的宣传措施。二是线上营销渠道不足,除融安县外,其他县区均缺乏稳定可靠的线上销售渠道,这也是导致新冠疫情期间出现较为严重滞销的原因之一。三是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滞后,采后处理、冷藏仓储物流设施仍然不足,难以缓解果实集中上市的压力。四是精深加工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
二、提升我市柑桔产业发展的建议
㈠稳面积、调结构
一是瞄准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支持推广脆蜜金桔种植,加快金桔产业发展步伐,全面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二是继续支持与中国柑桔研究所合作,引进一批特早熟和特晚熟柑桔新品种进行区试,丰富我市柑桔品种结构延长鲜果供应期,减缓果实集中上市的压力。
㈡继续投入支持柑桔黄龙病防控,保障柑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从源头上加强对种苗生产、销售的监管,引导果农到正规苗木基地购买苗木,降低柑桔黄龙病发生率;二是坚决清除黄龙病树,力争做到发现一棵清除一棵,推广补种容器大苗,降低生产风险;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对我市柑桔技术人员和广大果农进行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广大桔农的自觉主动防控意识和防控水平,务必使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家喻户晓;四是指导村委会或大型果场,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对各个农户进行约束,做得统一种植无病苗木、统一普查、统一喷药防治木虱、统一砍除黄龙病树,联防联治柑桔黄龙病,确保防治效果;五是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的源头和过程管理,从源头上禁止高毒、有害、高残留农药物资的使用。
㈢财政投入重点向品牌营销渠道与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倾斜,促进柑桔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一是加快营销市场对接步伐。二是深化与水果连锁品牌、大型超市的联系。三是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四是加大品牌传播力度。五是通过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在主产县区建设高标准光电采后处理生产线,并推进龙头企业开展中转型冷藏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延长鲜果供应期,减缓果实集中上市的压力。六是提升精深加工水平。七是推动果旅协同发展。
承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商务局协办
办理答复情况:
张建武委员:
你在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出《关于提升柳州市柑橘产业发展建议的提案》(第061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您在提案中建议提升柳州市柑橘产业发展的提案,我们认为提的很好。提案中,您提到稳面积、调结构,加强柑橘黄龙病防控,加强品牌营销与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建议,我们觉得很有必要。
2016年至今,我市依照《广西柳州市柑橘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和《柳州市人民政府落实〈关于促进柳州市柑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议案〉的实施方案》(柳政发〔2017〕41号)文件精神,从2017年-2020年每年整合5000万元资金支持柑橘产业发展,共计投入市财政资金2.01亿元。议案结束之后,市农业农村局针对我市金橘产业又制定并印发了《柳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柳州金桔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柳农政发〔2020〕2号)。目前全市柑橘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市柑橘类水果面积97.71万亩,产量101.44万吨,同比2016年分别增长44.94%和62.54%。
持续推进柑橘类水果品种结构调整
重点调优我市柑橘类水果品种结构。一是重点打造我市柑橘产业“一带一圈”建设,以融安县、柳城县为中心,沿着209国道从北至南打造金橘产业带,主要品种有滑皮金橘、脆蜜金橘;以鹿寨县、柳江区及城市周边为中心,打造以沃柑系、砂糖橘
建设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体系
(一)加强柑橘健康苗木基地建设与监管
截至目前,在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建立市级无病健康苗木基地。在柳城县、融安县、鹿寨县等柑橘主产县区建成并通过认定县级柑橘无病健康苗木繁育基地9个。市农业农村局每年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不定期监督检查工作,对于不符合无病苗木繁育要求的苗木基地,下达整改通知,整改不通过的取消认定和授权,实行准入准出机制。
(二)加强以柑橘黄龙病为主的危险性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
一是已在各柑橘主产区设立疫情监测点20个,每年均发布柑橘病虫害情报20期,同时,依托县区植保部门组建技术普查与监管队伍。二是在全市建立了40个黄龙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面积达10.139万亩,示范带动面积23.89万亩。三是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柑橘黄龙病防控规定》,制定了我市持续加强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措施,成立了我市首家柑橘黄龙病检测中心(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2021—2022年我局共整合市财政资金873.5万元用于各县区因柑橘黄龙病引起的失管、半失管果园清除工作,目前清除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培育
一是开展培训工作。我市近年重点围绕柑橘类水果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培训内容覆盖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品牌打造与市场营销等。特别是通过培训新品种--脆蜜金橘的种植技术,有效提高我市柑橘种植户的种植技术能力。二是培养了一大批从事销售的经纪人,涌现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赖圆圆、“广西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韦小东等柑橘名人以及销售强人,拓宽了柑橘销售渠道。三是联合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技术,依托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和广西大学等科研院所,在融安县成立金橘研究所,开展柑橘新品种、种苗培育、保花保果等技术攻关,今年正开展两个柑橘新品种的培育和保护工作。四是开展生草栽培、绿色防控、覆膜避雨、省力化喷药雾化系统试验和示范,降低人工成本。
加强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
我市先后有“融安金橘、柳城蜜橘、鹿寨蜜橙、融水糯米柚”获农业农村部、工商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地理标志称号,是全区柑橘类水果获地标最多的地级市。其中我市自主选育的脆蜜金橘于2017年获得了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2018年,融安县被自治区列为第一批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且综合评分排在全区第二名,同年获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19年鹿寨蜜橙获第二批广西农业区域公共品牌,融水“贝林”糯米柚获“广西农产品品牌”荣誉称号。
2016年以来,我市开展了各种品牌宣传工作。一是通过举办中国柑橘产业年会暨柳州柑橘产销对接会,进一步强化柑橘产业资源汇聚,促进产业链资源交流融合。二是通过在国内重点城市举办推介会,加强与当地市场的链接,直接实现渠道对接,提高了“柳州柑橘”品牌知名度及影响力。其中,融安滑皮金橘和脆蜜金橘近几年的增速惊人,在全区、全国滑皮金橘交易领域排名第一,同时,还顺利打开了清皮蜜橘销售渠道。
今年,我市也准备开展“柳州柑橘”品牌宣传,一是我市商务部门将于2022年11月份开展全国采购商广西行--柳州金橘产销对接推介活动。以推动“桂品出乡”为契机,加强各县金橘产品产销对接,促进金橘销售,助力农产品上行。二是2022年5月-12月期间我市商务部门将以文字、图片、视频形式展播融安金橘和生产企业,为重点名特优产品设计制作推广海报并链接产品推介详情,通过人民网海量流量发挥平台传播力、影响力,推广宣传本地名特优产品品牌。三是我局将于2022年9月开始为期半年,开展“柳州融安脆蜜金橘”高铁列车冠名宣传活动,利用高铁列车的高覆盖,高效率等优势在以江浙沪为主的地区宣传脆蜜金橘,提高“柳州柑橘”知名度。
完善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及冷链物流建设
2016年至2020年,我市整合市财政资金,共建成53条柑橘商品化采后处理线,其中在融安县建立了2条、鹿寨县建立了1条自动化高清影像光电分选设备,实现果品分级销售,完成全市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目标任务;柑橘产地配套冷库建设44614立方米,初步建成柑橘冷链物流体系,延长柑橘鲜果供应期,有效缓解果实集中上市压力。
2020年至2022年,农业农村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为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我市积极组织项目申报,2020-2021年,争取获得了709万元补助建设了36个冷链设施。2022年,又争取获得专项资金490万,目前正在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