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67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来源: 柳州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2022-09-30 17:25    浏览量:

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次会议

67号提案办理情况


建议内容:关于推动我市中药材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案由:中药材种植产业在我市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值得下功夫去深度挖掘。我市地处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带,雨量充沛,光温丰足,无霜期长,土壤以红壤、石灰壤为主,适宜多种中药材的生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将培育壮大中药材种植产业纳入我市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2年,力争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万亩,产值5.5亿元,尤其北部三县融安、融水、三江,均将其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列入本县产业布局。截至2021年,全市实现中药材种植8.41万亩,产量2.21万吨,产值4.1亿元,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当前,中药材种植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瓶颈制约,在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上跟玉林、桂林等中药材种植大市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偏小、附加值低。我市地处丘陵山地,农用地面积小而分散,部分中药材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种植,中药材品种多而杂,缺乏优势品种和拳头产品,议价能力低;生产基地种植分散、规模小,超过1万亩的仅有钩藤、八角、淮山、罗汉果等少数几个品种,未能形成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生产成本高,抵抗自然灾害、市场中药材价格波动等能力较弱。二是种植较为粗放,在品种选育、品质提升、工厂化种苗培育、规范化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缺少适用于本地气候地貌的标准规范;科技计划经费支持力度不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成效不明显,导致中药材种植专业技术和人才匮乏,种植过程中得到的技术支撑力度不足。三是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多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缺乏精深加工,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弱,产品利润低。市辖区内医药龙头企业引领、带动能力弱,中药材原料本地配套率低,中药材种植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为此,建议:

一、科学谋划,做优做精中药材产业

立足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以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为核心,按照农业农村部“十四五”中药材“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工作要求,加快符合“三品一标”、“三无一全”高标准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打造柳州特色中药材生产园区,实现优质优价,做优做精中药材产业。

二、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品种

立足我市青蒿、钩藤、草珊瑚、穿心莲、茶辣等中药材优势品种,鼓励以企业为主体,采取长期聘请、成果投入或联合攻关等方式,充分利用本地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科技力量,产学研相结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标准化种植、精深化加工、衍生产品制造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全面提高我市中药材质量和技术水平。

三、引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规模发展

利用金融、土地等方面政策,积极引入或培育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自办或带动种植基地建设。以订单(合同)链接农户(大户)形式带动农户规模化发展,形成科研机构+龙头企业(中药材深加工)+基地(规模化种植、示范)+农户(小规模种植)的产业链。鼓励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在本地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提高原料本地化率,开发中药配方颗粒等高附加值产品,带动周边中药材种植产业同步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四、加快特色药食同源资源品种发展

加大对本地特色药食同源品种,如夜香花、黄花远志等的扶持力度,对企业在食疗价值延伸、规模扩大、品质提升和规范化种植等方面予以支持,提升竞争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大健康服务需求


承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卫生健康委、市林业和园林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乡村振兴局协办


办理答复情况:


蒋旭东委员

你在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出《关于推动我市中药材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67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中草药种植具有适应性广、投入较少、对土地和田间管理要求不高等特点,特别适合山区地区发展,多年来一直是市、县重点发展的种植业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市各部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重点发展林下种植、间种、套种等中药材种植模式,以期实现“林药、茶药”不争地、不抢肥,有效提高土地综合效益,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不同产业周期的良性互补,达到产量产值双丰收,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目的。2021年,全市林药模式发展面积16.1万亩,年产值38568.8万元。

一、统筹规划,示范带动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

由市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卫生健康委)牵头,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和园林局等单位对柳州中药种植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形成《柳州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课题调查研究分析报告》,谋划全市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策略及前景,统筹推动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先后出台《柳州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柳州市中医药壮瑶医药振兴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等方案规划,按照农业农村部“十四五”中药材“三品一标”工作要求,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生产基地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在融安、融水、三江、鹿寨等县发展中药材产业,依托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以专业合作组织或企业为载体,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建设示范基地带动农户种植,扩大产业规模,融安的青蒿、融水的灵芝、三江的钩藤已逐步形成地方优势。

二、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品种。

充分利用本地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科技力量,发展林下种植钩藤、草珊瑚等中药材优势品种。如三江县企业与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各自优势,双方共同投入技术力量,通过项目建设、技术推广和科学研究等方式,对双钩藤产业进行研发。融安县企业通过与湖南大学、广西特色作物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药用植物园等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林下种植中药材提供技术支撑。融水县深山美灵芝种植专业合作社与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签订了灵芝加工、科研和销售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方式,不断提高中药材种植质量和技术水平。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向种植户免费提供种子、肥料、技术,并与农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合同,形成“公司+科研单位+合作社+农户”的青蒿种植模式。指导融安县制定青蒿生产技术规程》、《青蒿素生产技术规程》等广西地方标准,切实指导当地农户规范科学种植青蒿,指导企业严格按标准生产青蒿素,提高了产品品质及效益,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青蒿素年产量100多吨,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

三、培育龙头企业,补齐产业链加工环节短板。

以科技创新驱动为引擎,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攻关。市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融水县融乐农林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立800亩示范基地,深化对菌种培育、菌棒生产、灵芝仓储、灵芝深加工等技术研发,推出元宝山仿野生黑灵芝、灵芝茶、灵芝蜂蜜及灵芝酒等系列产品,并获得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发明专利。

2021年市农业农村局补助资金55.5万元,实施融安县中药材产业化联合体购置设备及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支持融安县以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带动融安县瑞诚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融安县鹏程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组成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资金、设备的要素联结,打通从农业生产向加工、流通、销售、旅游等二三产业环节连接的路径,推进融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加快特色资源品种发展,推动特色品种入选道地药材。

通过引导基地规范化建设,推进本地特色药材种植和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积极打造自治区级、市级中药材示范基地。三江县中药材钩藤示范基地、融水县林下种植草珊瑚示范基地、融安县青蒿种植示范基地入选2021年广西中药材示范基地;2022年开展柳州市中药材示范基地遴选建设工作,打造市级、自治区级中药材示范基地。积极培育中药材优势品种,打造青蒿、灵芝、罗汉果、钩藤、草珊瑚等特色道地药材优势,做好自治区“桂十味”道地药材申报。鹿寨县罗汉果、三江县八角入选自治区“桂十味”道地药材,融安县青蒿和灵芝、融水县灵芝入选广西区域特色药材品种。通过扶持特色优势品种,引领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指导与服务力度,推进中药材种植产业标准化建设,提高中药材品质,推动我市中药材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