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114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提案内容:关于在柳州建立智慧农场试点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4 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 年)》。
智慧农业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智能装备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的全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建立农业农村部智慧农业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农业农村部智慧农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统筹协调和战略研究,相关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持建设了一批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深入开展国产化智慧农业技术的中试熟化、推广应用,2024年新增建设项目19个,累计支持建设项目已达116个。一批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技术模式形成,农(牧、渔)场智慧赋能计划启动实施,一个个智慧农场、牧场、渔场正在全国落地生根。同时在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上发力。截至目前,累计支持建设国家数字
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 34个,已初步建立智慧农业创新体系。其次,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数据整合共享工作持续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和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启动建设,农业公共服务朝着更“智慧”的方向转变。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建设正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进一步耦合,智慧农业将为我国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今年由罗锡文院士领衔在贵港开展水稻无人农场实践取得良好的成效,“无人农场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智能化管理四大关键技术都在这里进行了实践,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无人驾驶水直播的青香优19香晚稻两季合计亩产 1096.54公斤。无人驾驶机插秧的两个再生稻品种玮两优8612 两季合计亩产1197.7公斤;福优1号两季亩产合计1094.23公斤,三个示范田单季产量均超过贵港市平均亩产(396.27公斤),远高于2023年广西全区平均水平(390.12公斤/亩),达到预期节本增收效果。
12月24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深入柳州市考察广西农垦沙塘现代渔业示范园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要充分发挥好地方特色资源优势…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强化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柳州市政府指出:“全力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水平,…不断夯实“三农”根基,推动农业产业做大做强,促进柳州加快建设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为牵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更好的跟上全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形势,充分发挥柳州的工业优势,加强各项技术的深度融合,特建议如下:
1.在柳州梳理可建设智慧农场的作物种类,成立专门工作组,以水稻和甘蔗先行建立智慧农场;
2.巩固罗锡文院士团队与广西科技大学合作基础,支持与本地上下游企业进行创新联合体和中试基地建设。2022 年 9 月,广西科技大学与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建立了《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装备创新研究中心》,目前获得国家项目 3 项,
总资金 5000 万元,并于今年公示了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本次与广西凤糖集团联合申请了广西科技厅创新联合体项目。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农业强国,农机装备支撑是关键,通过在柳州建立智慧农场,将为打通山地机械化率低下的堵点、卡点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法,促进技术融合进步。
承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协办
办理答复情况:
高巧明委员:
您在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在柳州建立智慧农场试点的建议》(第114号)收悉,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交由我单位主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协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在柳州梳理可建设智慧农场的作物种类,成立专门工作组,以水稻和甘蔗先行建立智慧农场”
(一)加强组织领导
2022年,由市委网信办和市农业农村局两单位为组长单位,市大数据局等25家成员单位共同成立“柳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办公室和数字乡村建设专责组”,专责组旨在加快我市数字乡村建设,推进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对智慧农场的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市农业农村局持续制定并发布柳州市财政支农项目申报指南,大力支持引进、示范、推广智慧农场所需全程机械化生产新技术、新机具申报市本级财政支农项目,助力智慧农场落地建设。目前我市已在水稻育秧、金桔、食用菌、甘蔗等方面进行智慧农业的探索。
(二)探索智慧农产建设
1.我市于2023年在柳江区进德镇建成一个集水稻育插秧、生产、烘干、仓储、加工于一体的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该产业中心拥有1300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实现季可育插秧2000亩,年可烘干1000吨、加工1000吨,仓储550吨,示范基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7%。该中心机具设备齐全,生产模式合理,经营状况良好,具有建设水稻无人农场的扎实基础条件。
2.在鱼峰区初步探索建设甘蔗智慧农场,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智能装备应用+社会化服务”为核心,构建了一套覆盖甘蔗种植全流程的智能农机服务体系,引入无人驾驶拖拉机和智能甘蔗收割机,配备GPS导航系统,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自动化作业。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积极推动水稻智慧农场在柳州试点建设。一是指导经营主体申报实施水稻智慧农场建设有关配套项目。二是积极向自治区农机中心申请专项资金建设水稻智慧农场。三是积极引进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研制成功的水稻无人农场关键技术及装备,为柳州市水稻智慧农场试点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持。
二、关于“巩固罗锡文院士团队与广西科技大学合作基础,支持与本地上下游企业进行创新联合体和中试基地建设”
(一)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为抓手,支持智慧农业相关领域科技创新
市科技局制定并发布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支持开展智慧农业领域科技创新,近年来,市科技局立项支持智慧农业相关的科技项目《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的甘蔗综合节水技术开发与应用》、《无人机自主巡检的茶园水肥精量灌施系统研究与示范》、《智慧农业灌溉技术集成及示范》、《S918切段式智能甘蔗联合收获机研发》、《基于厘米级北斗精准导航技术的甘蔗收获机和农机智能信息管理平台的研发》5个,项目总投资3109万元,其中支持科技经费303万元。
设立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建设专项,支持市级(含)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联合体、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学科前沿和重大科学问题、行业和产业需求,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增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平台能力提升。
(二)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通过多项举措鼓励和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形成创新共同体,加强产学研结合,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前,柳州市共建有自治区级创新联合体3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5家,其中糖资源领域有重点实验室方面,广西科技大学建有“广西糖资源绿色加工重点实验室”一是继续鼓励和支持相关领域创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025年,启动关于召开2025年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申报动员及交流座谈会,统筹做好2025年度柳州市企事业单位申报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作。二是鼓励和支持相关领域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转建专业技术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其中广西柳州螺蛳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在2024年获批转建为广西柳州螺蛳粉技术创新中心,2025年,根据相关工作要求,目前已按自治区科技厅工作部署,组织相关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技术创新中心转建工作。三是依托“科创中国”推动智能农技装备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三版)中,专门开设了“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支持智能化工程机械及农林机械关键技术及新产品研发。2022年“科创中国”丘陵山区智能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我市开幕,近160名来自“科创中国”国家农机装备及丘陵山区智能农机装备等服务团的院士与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未来发展趋势及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等为设在广西科技大学的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装备创新研究中心揭牌。
(三)推动中试研究基地创建工作
为提高科技成果中间试验科研开发能力,推动先进适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根据《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桂科成字〔2021〕110号)和《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暂行管理办法》(桂科成字〔2021〕114号)文件精神,支持符合条件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或“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申报自治区科技厅中试基地认定。2021年以来,我市获自治区认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5家,其中农业相关的2家中试基地:“广西甘蔗良种创制与评价中试研究基地”,“广西特色米粉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
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持续制定发布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建设专项,做好在研项目的管理;二是鼓励智慧农业领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争创自治区级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三是鼓励智慧农业领域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申请认定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
2025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