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115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来源: 柳州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2025-06-06 10:30   

提案内容:关于重视融安古树茶开发利用的建议

柳州地处华南茶区,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气候。柳州茶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功能的变迁,却始终扮演着重要的文化、经济角色。柳州处于茶文化从云、贵、川传播至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的中间位置,柳州早在唐代以前就有喝茶习俗并形成了本地独特的饮茶文化。形成了柳州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据史料记载,唐代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三江“牙己茶”年产30担,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融县产茶2000斤,清嘉庆年间,融县专门设置了“茶盐司”一职位来管理茶叶生产贸易等。民国《榴江县志》“物产·茶之属”载,当地(现为融安)茶产包括细茶、山茶、和尚茶、 龙凤茶。柳州地方茶在原有的“融水古树茶”“三江古树茶”等传统地域茶,已得到逐步开发,已在市场上享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如“大苗山红茶”。深入挖掘柳州茶文化,意义重大。

融安县泗顶镇、板榄镇的古茶树通常一般有2~3米高,有的高达4~5米,茶树主干直径可达十几公分。树龄一般有70~80年,大多有百年以上了。这些茶园不喷农药,不施化肥,原生态管理。每年清明的时候开始采茶,茶农把采下来的青茶在篱笆屋里按老祖宗的土法制成干茶送下山,虽只采茶一季,但以此茶叶却维系一代代山民的生活日常开支。

三江、融水古树茶均10年前就已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鹿寨县去年邀请广西工匠、推广研究员何海华帮助开发《榴江县志》中记载的公敢野生古树茶,使原来的单价80-100元/斤,提高到400-1000元/斤,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得到增收,生活明显得到改善。融安县泗顶镇、板榄镇等乡镇也有丰富的野生古树茶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古树茶,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产业振兴,十分重要。

为此建议:

1.融安县相关技术部门组织人员开展古树茶资源调查。核实面积、数量、品类,摸清底数。邀请市级选派技术人员到茶区开展茶树种植、茶园

管护、茶叶加工等技术技能培训。也可通过行业协会与茶叶加工企业(专

业合作社)共同举办技术培训,提高茶产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茶叶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水平。

2.主动邀请市级及先进县派员指导融安县群众组织成立茶叶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并尽快取得SC认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参与制定并推广古树茶生产加工标准。与柳州城职院相关院系合作,重点发展线上“抖音+短视频+直播”等网红电商模式及线下传统门店销售模式。

3.建设“农业+旅游+教育”模式的柳州茶文化研学基地。通过茶园休闲观光、茶叶科普知识学习、茶叶采摘与加工体验、学习中国传统茶文化和柳州地方少数民族饮茶文化等活动来推动以“学知识、长阅历”为目的,建立涵盖研学、科考、培训、拓展训练等活动的研学基地。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感受、发现、认识茶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柳州茶文化的认知和自信,讲好融安古树茶的故事,助力柳州茶产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4.茶区所在相关部门积极联合市级技术部门,市政协委员专家服务团、城职院等,建立长期协作机制,为茶产业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做工作、献力量。邀请在职和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利用节假日到茶区兼任“特约顾问、特聘顾问”等职务,发挥他们“专业深厚、特长各异”的智力优势进一步推动融安县古树茶产业得到高质量发展。

承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主办,融安县政府、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林业和园林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协办

办理答复情况:

曾敬(等)委员:

你们在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重视融安古树茶开发利用的建议》(第115号)收悉,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交由我单位办理,融安县政府、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林业和园林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协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措施

(一)关于开展融安古树茶资源普查工作

2025年3月20日至4月20日,开展融安全域古树茶资源普查行动。专家团队深入板榄镇东岭村、泗顶镇寿局村、大将镇雅仕村,系统开展资源分布调研、品种鉴定及生长评估,同步实施茶树栽培、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全流程技术帮扶,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普查显示:泗顶镇寿局村现存九节茶、山楂茶、高山古树茶等珍稀品种,受山地开垦影响原生植被破坏严重,现存植株单山不足20株,集中分布于康平屯、八岩屯后山地带。毗邻的永福县新隆村黄源朝屯保有1亩高山古树茶群落(产权归属永福县),年茶青产量约10斤。马田村、山贝村古树茶呈零散分布,以九节茶、野生藤茶为主力品种,高山古树茶多作农户自用,尚未形成商品化规模。大将镇雅仕村四季冲拥有1600株中小树形高山古树茶,年实施3-5轮茶青采摘,精制“雅仕一品茶”古树红茶,终端售价达500元/斤。板榄镇东岭村田洞屯天堂片区现存2亩树龄超70年的古树茶园,经矮化技术改造后,年可完成3~4次采收,单次茶青产量约150斤(收购价30元/斤)。该村已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体系,车田茶业通过统购全镇茶青打造“东碧琴”古树红茶品牌,市场售价500元/斤;麻江村古树茶因分布零散暂未规模开发。

(二)关于引导成立茶叶产业联合体

依托城职院专业化直播实训基地,系统开设《新媒体营销》《直播电商运营》《短视频内容生产》等实战课程,组建具备农产品推广经验的师生运营团队,可承接“直播带货+品牌孵化”全案服务。结合融安县2025年5月电商发展数据(在库直播企业10家,主营融安金桔),拟定茶产业振兴方案:实施精准招商引进规模型茶企;培育现有企业升规入统;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短视频+直播+电商”立体化营销矩阵。2025年3月26日,组织县域茶企参与广西茶业协会“古树红茶品质评鉴推广活动”,建立常态化技术帮扶机制。

(三)关于打造茶文旅融合示范基地

依托城职院等院校开展茶文化溯源、品牌价值提升等专项研究,构建古树茶文化体系。聚焦“种植标准化、加工现代化、营销数字化”三大方向,推进技术标准制定与商业模式创新。实施校企协同计划:组建数字营销专班开展员工培训,将企业真实项目植入教学实践,实现“教育赋能+产业升级”双向联动。板榄镇东岭村千亩油茶基地已完成全景式观景平台、智慧导览系统建设,文旅部门通过新媒体矩阵开展立体传播。规划增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设计茶主题体验动线,开发“茶田研学+非遗体验+生态观光”复合型产品;联合教育机构研发沉浸式研学课程,深挖油茶文化IP价值,构建“以农促旅、以教兴产”发展格局。

(四)关于构建茶产业长效发展机制

创新打造“双院协同”发展平台:柳州茶产业学院(2023年5月成立)联合茶业协会与龙头企业,构建产学研协同平台,集成技术研发、人才孵化、创新创业等六大服务模块;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三江)乡村振兴学院(2023年5月揭牌)深耕茶产业链建设,重点攻坚网络营销、非遗传承、产品创新等发展瓶颈,通过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为乡村振兴增添持续动能。平时积极组织招商团队赴浙闽等茶业强省开展精准招商,并于2025年5月21日与光明食品集团签订战略协议,依托该集团市场渠道与品牌资源,加速柳州茶产品融入全国供应链网络。通过引入成熟技术企业,构建“技术共享+管理输出”协作生态,助力本地企业挖掘培育本土古树茶品种、掌握自动化分选及智能仓储等先进技术,实现从古树茶到高端茶、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跨越式升级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资源保护与标准化建设

市县各级联动,开展古树茶资源普查,建立动态数据库,并推动标准化认证,协助制定古树茶加工技术规程,加快SC认证进程。同步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实施茶园土壤改良及绿色防控,提升可持续种植水平。

(二)深化产业调研与课题研究

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和柳州产业学院,聚焦茶产业全链条发展需求,纵向课题重点围绕茶文化、品牌建设、历史挖掘等领域开展研究,提升柳州茶产业的文化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横向课题针对种植技术优化、加工工艺创新、营销模式升级、标准化体系构建及成本控制等实际问题,形成可落地的技术解决方案。结合柳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经验,探索茶叶生产智慧化路径,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三)推动校企协同创新与项目落地

寻求与融安茶企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分业务模块组建专业团队(如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通过“企业需求调研—定制化培训—项目实践”链条,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销售技能培训,并引入真实项目至校园,以教学实践或创业项目形式运营。

2025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