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123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来源: 柳州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2025-05-26 11:25   

提案内容:关于发展甘蔗产业新质生产力 推动“甜蜜事业”效能新提升的建议

糖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也是柳州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优势产业。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是我国蔗糖主产区,要把糖业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2024年11月4日,自治区副主席、柳州市委书记谭丕创到柳城调研,也专门指出:“要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先进生产力,为守好全国人民的‘糖罐子’作出新贡献。”

柳州作为广西糖业的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占到广西的五分之一,特别是在新品种繁育方面,具有柳城甘研中心“05136”等系列品种品牌优势和强大影响力。新势下,柳州糖业义不容辞要担当更大责任,应有更大作为。最近,广西大学与柳城县政府签约合作,柳城甘研中心科研成果进入大学课程,这必将为全市、全区甘蔗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开启了新模式。

当前柳州甘蔗产业发展虽然很有优势,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种业繁育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新品种推广应用受到制约、科研成果转化程度不高、以及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应用和研发滞后。柳城甘研中心培育的“桂柳05136”虽已占据全国25%、在柳州占75%以上面积,但其他优良新品种如“桂柳 1539”“柳城1541”和“柳城17190”等,尚处在新品种试验阶段,在柳州本地种植面积仅占3.5%。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尚待加大力度。

为此,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促进甘蔗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从高层着手,重新认识我市蔗糖产业的发展形势,从贯彻落实新质生产力的角度,把“促进新种业、新科技、新产业链发展”这一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决策事项;市发改、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要积极行动、形成合力,规划赋能,项目发力,科技助攻,真正把糖业产业推动形成高效优质的新业态。

二、加大种业研发力度,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市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借助“广西大学与柳城政府合作”的新抓手,大力支持柳城从实验室、品种培育园、良种创制与评价中试研究基地、大田试验示范园等全方位提升,从规模建设、设备更新、课题延伸、人才队伍建设、国内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多点发力。同时提供政策支持,促进技术成熟、性状稳定的新品种加快进入大田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率。

三、促进糖料蔗耕作方式新变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方面科技部门要锲而不舍组织攻关机械收割难题,让技术日趋完善,提高机收率。另一方面,切实贯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的指示精神,及中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部署,推进数字农业大田试点。针对糖料蔗种植全程数字化最容易突破的特点优势,市农业、大数据部门,要积极牵头谋划,把糖料蔗种植全程数字化试点纳入工作内容,尽快组建科研团队,探索把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和遥感技术集成融合应用于大田,将甘蔗种植全过程交给智能机器,真正体现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承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数据局协办

办理答复情况:

蒋威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发展甘蔗产业新质生产力 推动“甜蜜事业”效能新提升的建议》(提案第123号)收悉,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交由我单位牵头办理,市科学技术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大数据发展局协办。为了提高提案答复的质量,我局针对提案内容,于2025年5月20日到凤糖集团、柳兴制糖有限公司、露塘制糖有限公司分别召开“关于发展甘蔗产业新质生产力 推动“甜蜜事业”效能新提升的建议调研座谈会”,在汇总相关专家以及协办单位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提高认识,促进甘蔗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从高层着手,重新认识我市蔗糖产业的发展形势,从贯彻落实新质生产力的角度,把“促进新种业、新科技、新产业链发展”这一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决策事项;市发改、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要积极行动、形成合力,规划赋能,项目发力,科技助攻,真正把糖业产业推动形成高效优质的新业态。”的建议

柳州是广西蔗糖主产市之一,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在全区排名第四。柳州有8个县(区)种植糖料蔗,辖区内有两个糖业集团的11家制糖企业(其中融安糖厂、雒容糖厂、白沙糖厂3家企业停榨,主要发展甘蔗种植工作),建设有46.4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划定有84万亩的糖料蔗生产保护区,拥有甘蔗种植、加工、销售、科研相配套的完整蔗糖产业链。2024年全市种植甘蔗114万亩,全市糖料蔗进厂量470.83万吨,相比2023/2024榨季的567.73万吨,减少96.9万吨,降幅为17.09%;产糖量65.87万吨,相比2023/2024榨季的65.49万吨,增长0.38万吨,增幅为0.005%。蔗糖份和混合产糖率同比大幅增长,全市糖料蔗平均蔗糖份15.69%,相比2023/2024榨季的13.07%,大幅增长2.625个百分点。混合糖产率13.97%,相比2023/2024榨季的11.53%,大幅增长2.44个百分点。蔗农售蔗收入同比减少,全市蔗农售蔗收入为25.35亿元,相比2023/2024榨季的30.56亿元,减少5.21亿元,减幅为17.04%。据了解广西糖业集团露塘糖厂以亩产4.83吨、混合产糖率14.66%在全区制糖企业名列第一。2025年全市甘蔗种植面积为120万亩,比去年增加6万亩,目前甘蔗长势良好。

市农业农村局认真组织辖区内相关企业进行申报自治区糖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近年来共获得糖业企业技术改造方面的广西凤糖整体数字化转型项目、广西糖业集团露塘制糖有限公司锅炉烟气排放改造及节能增效改造项目、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制糖装备智能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项目、广西糖业集团柳兴制糖有限公司节能提质升级改造项目等8个项目,补贴资金共931.3万元,糖业企业共投入资金近2亿元,积极改造制糖生产线,正在实施柳城县甘蔗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及蔗糖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项目一期建设甘蔗研究中心产业园,二期计划开发包括甘蔗收获设备、蔗叶回收设备、糖料蔗二次除杂设备各一套,推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设备的应用,预计项目总投资1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2500万元,项目进展顺利。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柳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稳定甘蔗面积,加快甘蔗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立甘蔗等优势农作物的种业资源数据库,加大对种业资源的保护、研发和应用,完善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化运行的良种繁育体系。支持柳城县糖厂整体搬迁入园区,打造柳城甘蔗产业园、柳城糖都等具有柳城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园。近年来,为我市糖业产业发展争取到上级资金3500万元,涉及总投资1.52亿元,分别为柳城县甘蔗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及蔗糖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和广西糖业集团柳兴制糖有限公司甘蔗良种基地建设项目,进一步推进甘蔗良种繁育以及产业融合发展。

二、关于“加大种业研发力度,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市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借助“广西大学与柳城政府合作”的新抓手,大力支持柳城从实验室、品种培育园、良种创制与评价中试研究基地、大田试验示范园等全方位提升,从规模建设、设备更新、课题延伸、人才队伍建设、国内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多点发力。同时提供政策支持,促进技术成熟、性状稳定的新品种加快进入大田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建议

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甘蔗新品种选育工作,让国家政策真正惠及广大蔗农,中央、自治区每年补贴柳城县蔗农5000万元左右,甘蔗全程机械化作业补贴2100万元左右。2024年我局与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开展市县共建工作,专门安排3名专业技术人员到该中心协助工作,共同研发甘蔗新品种,目前的桂柳1539、桂柳1541深受蔗农好评。同时积极鼓励和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创建,依托广西科技大学,建有广西糖资源绿色加工重点实验室1家,依托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建有甘蔗产业领域的广西甘蔗良种培育中心1家。

市科学技术局持续推进甘蔗种业科技创新,立项实施了《桂中蔗区的适宜甘蔗新品种(品系)选育》、《中熟、高产高糖、糖能两用甘蔗新品种选育》、《柳城03182能源系列甘蔗新品系繁育与示范》、《柳州市甘蔗良繁基地建设》、《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甘蔗新品种选育》、《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提质升级项目》等6个甘蔗种业科技项目,引导甘蔗产业健康发展,选育出适宜当前需求的甘蔗优良品种,柳州市甘蔗种业创新取得积极成效,其中,《甘蔗新品种桂柳05136选育与推广应用》获得2016年度柳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蔗新品种桂柳 05136 选育与应用》获2022年度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2年桂柳05136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糖料蔗主推品种,2024年又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

三、关于“促进糖料蔗耕作方式新变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方面科技部门要锲而不舍组织攻关机械收割难题,让技术日趋完善,提高机收率。另一方面,切实贯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的指示精神,及中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部署,推进数字农业大田试点。针对糖料蔗种植全程数字化最容易突破的特点优势,市农业、大数据部门,要积极牵头谋划,把糖料蔗种植全程数字化试点纳入工作内容,尽快组建科研团队,探索把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和遥感技术集成融合应用于大田,将甘蔗种植全过程交给智能机器,真正体现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的建议

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扶持和培育甘蔗机械化服务组织,提升服务能力,组织139台联合收割机投入机械化生产作业,协调县区、糖企优化调度管理,确保机收效率。通过政策引导与补贴激励,分步式机收量、联合机收量稳步提升,2024/2025榨季全市共有30个分步式机收点,比上榨季的15个点增加15个(30个点分布为:柳江区13个,柳城县7个,柳南区2个,鱼峰区1个,鹿寨县4个,融水县3个),共获得补贴资金1030万元(其中获得自治区项目补贴的有14个,补贴资金600万元;获得柳州市项目补贴的有1个,补贴资金40万元;获得购机补贴的有8个,补贴资金为240万元,获得村集体经济资金1个,补贴资金50万元),2024/2025榨季全市共完成甘蔗机收36.71万吨,比上榨季增加18.75万吨(其中分步式机收21.06万吨,比上榨季增加15.64万吨;联合机收15.65万吨,比上榨季增加3.11万吨)。此外柳江区成功获批全国甘蔗机械化生产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并成功举办2024年全国甘蔗机收现场推进活动。同时加强作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农机作业远程监测系统终端系统,简化糖料蔗作业补贴操作流程,全力推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开创新局面。

市科学技术局制定并发布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支持农业机械领域科技创新,推动智能化农业机械产品研发,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积极做好科技支撑。近年来,市科技局支持实施甘蔗产业机械化相关的科技项目《S918切段式智能甘蔗联合收获机研发》、《基于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甘蔗—土壤氮素利用、累积及迁移研究》、《适应丘陵地区作业工况的小型切段式甘蔗收获机平台研发》、《基于厘米级北斗精准导航技术的甘蔗收获机和农机智能信息管理平台的研发》、《350马力混合动力拖拉机开发》等5个,项目总投资4764.32万元,其中支持科技经费361.84万元。2024年12月拟立项糖料蔗专项中,涉及柳州市有3项,分别《适宜桂中蔗区抗旱甘蔗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广西农科院牵头,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等联合承担)、《适宜桂中蔗区抗旱甘蔗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广西大学牵头、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等联合承担)、《分步式甘蔗除杂装备及蔗叶回收系统研发及示范》(广西柳工农机牵头)。

市大数据发展局主导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柳州)平台”,自节点上线以来,东科公司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与柳州本土特色产业结合,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的试点、推广和运营工作。目前已在食品及轻工产业、汽车制造及车联网等多个领域开展运营推广工作,旨在为这些领域提供防伪溯源技术应用。截至目前,二级节点(柳州)平台已为87家企业提供服务,标识注册量2.51亿个,标识解析量4500万次。发展甘蔗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甜蜜事业”效能新提升可借助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柳州),深化“甜蜜事业”防伪溯源技术应用。支持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食糖产业链垂直电商的定位,大力扶持的涉农电商及精准扶贫探索新的试点方案,为食糖行业上中下游待解决的行业通电提供解决方案,为食糖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食糖生态圈所有参与者提供开放共享共赢的产业链垂直电商大平台,截至2024年底,广西糖网平台入驻公司近400家,订单成交量超10亿元。

凤糖集团积极探索甘蔗生产信息化、智能化,开展数字蔗田建设,与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广西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广西‘数字蔗田’技术平台的构建与示范应用”,在柳城县太平镇太平园艺场创办示范园区,促进甘蔗产业与遥感、地理信息、大数据等深度结合,推动糖料蔗生产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努力将柳城县太平镇太平园艺场示范园区打造成集生产、科研、培训、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甘蔗产业示范园区,科技赋能,引领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将开发遥感+AI系统,应用于甘蔗种植面积、长势监测和智慧精细化气象服务,实现在系统上查看广西凤糖柳城县蔗区气象情况、甘蔗种植面积、长势等情况,统计和显示种植面积、产量等数据,构建广西凤糖数智农业平台。

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政协委员的监督指导下,协调相关部门、县区持续发力,引导科研单位和企业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和项目支持,推动产学研推用密切结合,加快发展甘蔗产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甜蜜事业”效能新提升,不断提升我市糖业生产水平,为我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贡献糖业力量。              

                          2025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