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州市第十五届人大第六次会议第8号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

来源: 柳州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2025-06-06 16:35   

建议内容:关于打造柳州“全国水质冠军”,推进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事由

柳州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多年来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环境承载力明显提升,水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自2020年以来已连续四年获得全国“水质冠军”。通过打造柳州“全国水质冠军”品牌并与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结合起来,藉此推动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保护和利用好优质水资源,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二是通过将优质水资源与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相结合,可以助推柳州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打造“全国水质冠军”品牌,可以进一步提升柳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提升柳州的竞争力。

二、原因

近年来,柳州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基础,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融合程度不高,产业链延伸不足,农业的文化、教育、旅游、康养等功能开发不够,农村的多元价值挖掘不够,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不都,乡村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在讲好品牌故事、树立品牌形象、培育知名品牌方面,打造“柳江好水,柳州好+”的品牌不够;土地要素制约明显,农业用地指标匮乏,设施农用地供给不足,部分涉农产业项目落地难,导致农业产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新业态发展与土地资源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柳州优良水资源与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度不够紧密,目前全市共有饮用水生产资质企业24家,饮用水经销企业64家,但水企市场单一,没有结合乡村振兴产业融合规划发展。我市已成功打造“柳州螺蛳粉”等13个国家地理标识产品,拥有中国及广西农业品牌65个、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有效期内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总数达到240个。除了“融安金桔”“三江茶”“百朋莲藕”等品牌具有较高的市场品牌价值,大部分产品没有突出柳州优良水质孕育良好农产品牌的核心要素,没有把“柳江好水,柳州好茶”“柳江好水,柳州好果”“柳江好水,柳州好藕”等进行关联宣传,“全国水质冠军”核心要素突显不足。

打造“全国水质冠军”品牌,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对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可以促进农业、渔业等相关产业的升级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如优质的水质为水产养殖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提供良好商机,不仅可以提高渔民的收入水平,也丰富市场上的水产品种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随着渔业的发展,相关产业链如饲料生产、水产品加工、销售等也逐渐完善,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二是可以带动柳州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元素。三是作为拥有优质水资源的城市,水质品牌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将产生显著的互促效应。优质的水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而水质品牌的建设则是对这一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通过打造“全国水质冠军”品牌,柳州不仅可以提升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还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保障。

三、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政策导向

政策层面应明确柳州水质的独特优势,通过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强化水质保护法规、水资源合理利用规划等,确保柳州水质的持续领先。加快完善修订《柳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19-2035年)》,研究出台《柳州市打造“全国水质冠军”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编制《柳州市特色生态水业发展规划》,将发展生态水业列入政府工作重点内容,进一步明确生态水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市专班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全力推进市域生态水业和农业产业融合健康发展。同时,将柳州水质商业开发纳入重要产业,引导、支持企业利用这一优势,开发高附加值的水产业产品,如高端饮用水、有机水产品等,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强化通过引入先进的水质监测技术和管理模式,确保水质的长期稳定,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打造“全国水质冠军”品牌,建好发展引擎

讲好柳州“全国水质冠军”品牌故事。挖掘柳州水质由差转好过程中的感人事件和政府决策,赋予“全国水质冠军”的核心价值,体现柳州人为改变水质的牺牲和贡献精神。做好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

依托柳州水质的独特性和优势,塑造好“全国水质冠军”品牌形象,这包括设计独特的品牌标识、制定清晰的品牌定位等。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通过精心制作的宣传视频、图文推文等形式,向广大网友展示柳州水质的魅力。同时组织各类活动,如水质知识讲座、水质体验活动等,让公众亲身感受柳州水质的卓越。做好品牌管理与维护。品牌管理与维护是确保柳州“全国水质冠军”品牌持续发展和提升的关键环节。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品牌管理体系、注重品牌口碑的建设、运用数据分析工具等多种手段,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为乡村振兴和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借鉴成功经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借鉴国内外水质品牌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将经验与柳州实际情况相结合,依托其优质水资源,以综合开发利用这一优势资源为主线,抓住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机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水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四)创新发展模式,推进融合发展

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利用优质水资源发展相关产业;企业则作为市场主体,积极投入资金和技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市场则通过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水质品牌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按“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通过延伸产业链,将水质品牌与农业、林业、渔业、牧业、果业、茶业、蔗业、蔬菜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化的产业体系;通过提升价值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构建生态链,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承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协办                         

办理答复情况:

文衍红(等)代表:

您在柳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打造柳州“全国水质冠军”,推进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第8号)收悉,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交由我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协办。为了提高提案答复的质量,我局针对提案内容,于2025年3月26日印发了办理工作方案,在汇总协办单位相关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政策导向”的建议

我市出台《柳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柳州市柳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总体方案》《柳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19—2035年)》《柳江流域经济带“十四五”发展建议》《柳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等17个水环境治理方案和规划文件,颁布了《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成立柳江流域保护委员会和柳江流域保护中心,优化柳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职责,规范柳江流域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建立完善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在全市各层级各部门间建立了同心协力保水护水的工作格局,将水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管理整体规划。利用水质优势开展水处理、水循环利用等领域的研发和创新,引进和培育环保技术、设备和服务企业,截至2024年底,柳州市拥有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工厂示范企业和广西数字化车间110家,占全区约1/4,年产值已超过‌100亿元;支持企业利用水质优势开发水产业产品,目前我市有西露纯水、笙露山泉、红茶山泉水、侗乐山泉等34个水产品品牌,年产饮用水393万吨,产值超5亿元。形成“1个控制中心+10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10个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点+1台水质应急监测车”的水质监测网络,建立“六合一”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信息系统,引入广西首套企业排污智能管控系统和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动态管控系统,建立“遥感监测+现场核查”双机制,2024年完成水利部推送河湖遥感疑似问题图斑核查1573个,严格执行河长巡河制度,对年度“四乱”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2024年全市1800余名河长累计巡河10.4万人次,统筹协调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35个

二、关于“打造‘全国水质冠军’品牌,建好发展引擎”的建议

一是讲好品牌故事。唐宋八大家之一、被柳州人尊称为老市长的柳宗元曾以“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描写柳江的九曲蜿蜒。作为传统工业城市,2020年至2024年,柳州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连续五年排名全国第一,成功入选全国水预算管理十大试点之一,我市“一江水”成功出圈。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塑造“一辆车、一江水、一朵花、一碗粉、一宗师、一歌仙”柳州城市名片。依托优质水质,围绕百里柳江旅游开发,先后完成了城市景观瀑布、文庙、柳江大型水上音乐喷泉、夜游柳江、工业博物馆、窑埠古镇等旅游项目建设,百里柳江2012年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夜游柳江或水上公交成为游客来柳州的必游项目,2024年,白天或晚上乘坐游船游江人数近120万人次,整个百里柳江接待人数超1000万人次。策划了奥运冠军遇到“冠军水”热点,通过张雨霏、练俊杰点赞柳江水质等热点信息,宣传柳江水质,带活柳州的水上运动项目等水产业。二是塑造好品牌形象。2021年,央媒《经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柳州惊奇——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调研记》的万字长文,剖析柳州治水发展的路径;2024年央视《金牌新字号2024年度盛典》柳州市入选“2024年度文旅新势力”城市,成为受欢迎的新青年旅游目的地。同时,借助“水优势”积极发展水上运动,围绕柳江举办各类水上运动赛事和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通过举办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F1水上摩托艇世界锦标赛、IAC水上极速大赛、IRONMAN世界铁人三项赛等重大文体活动,致力于将柳州打造成为中国水上运动娱乐之都。柳州五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新能源智能冲浪板”入选2024年全国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三是做好品牌管理与维护。自“十三五”以来,柳州市是全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唯一一个连续八年获“优秀”等次的地级市。从“风吹一地灰,十雨九次酸”到地表水水质连续四年排名全国第一,荣获“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的美誉,再到成功入选全国水预算管理试点,充分体现了柳州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三、关于“借鉴成功经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2024年,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在柳州市组织召开2024年节水宣传教育协作机制座谈会,充分体现了水利部以及自治区水利厅对柳州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会上广西、陕西、河北、内蒙古和北京市均做了经验做法分享。柳州率先在全区建立“区内+区外”跨区域协作机制,与桂林市、来宾市、河池市和贵州省黔东南州等周边城市签订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推进跨区域联合执法和联防联控联治,实现了流域的共同保护和上下游的共同治理。我市印发的《新形势下加快推动柳州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加强柳州桂林旅游市场联动……打造桂柳山水风情黄金旅游圈。”的文化旅游发展措施,为我市与周边地区合作共同发展山水文化旅游奠定基础。

四、关于“创新发展模式,推进融合发展”的建议

我市积极抓好水利项目谋划,扎实做好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谋划和申报工作,2024年,全市共申报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争取到上级资金支持1.7亿元;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累计投资3亿元,治理河长129公里,建设护岸107公里,清淤5.59公里。我市现有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84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0个,目前全市共有饮用水生产资质企业24家,其中规上企业3家,主要生产品牌有西露纯水、笙露山泉、红茶山泉水、侗乐山泉、侗岭山泉、大苗山泉等34个,饮用水经销企业64家,柳江流域的优质水源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柳州市依托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融安金桔果实饱满、口感清甜、营养丰富、品质上乘,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群众脱贫致富的“黄金果”“幸福果”,离不开柳州优质水资源滋养,目前融安县金桔种植面积达22.6万亩,2024年总产量预计达26.2万吨,产值36亿元;柳州螺蛳粉原材料中的螺蛳、米粉、酸笋等生产离不了优质的柳州水源保障,柳州螺蛳于2020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促进柳州螺蛳粉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柳州市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759.6亿元;优良水质也为水产养殖业带来了蓬勃生机,近年来,柳州积极推动生态水产养殖,冠军水注入的陆基圆筒水产养殖模式,产出的鱼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新型绿色生态养殖模式,目前,该养殖模式在鹿寨、北部生态新区等多个县区逐步推广。同时,为有效维护柳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我市每年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2024年全市范围内共放流鲢鱼、鳙鱼、草鱼、鲤鱼等鱼苗85万尾。

2025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