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76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来源: 柳州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2023-06-13 16:54    浏览量:


建议内容:关于构建甘蔗全程机械化产业发展生态的建议

目前甘蔗产业面临的主要瓶颈是劳动力短缺和人工成本升高,特别是甘蔗的收获环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工作量最大(占种植生产总用工量的1/3以上)、最为艰苦、人工费用最高(占总费用的30%以上),目前每180元/吨甚至更高,甘蔗种植的利润非常低,吨收获成本最高的都达到了导致蔗农种植意愿降低。而甘蔗种植业的唯一出路是实现“以甘蔗收获机为核心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以2020-2021榨季为例,广西糖料蔗机收总量约148万吨,占广西甘蔗总产量的2.0%,一旦能实现90%以上的机收率,必将推进制糖产业的飞速提升。原来困扰机收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机械化装备,进口的价格昂贵,国产的不好用。但柳工以国企担当精神,投巨资成立柳工农机,短短几年时间就研发出全系列甘蔗收获机,既有350的大马力收获机,也有专门针对国内作业工况的180、130马力中小型收获机,实现全地形覆盖。此外为营造适应的机收环境,柳工农机在“耕.种.管.收.运”五个环节出台了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形成了全系列产品,已基本实现国外产品有效替代,部分产品性能已超过国外对标产品,为广西制糖产业的提升奠定了坚实根基。

按理说制糖业的转型升级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即通过建立综合示范区,培育适宜机械化种植的高产、高糖、早熟优良甘蔗品种,进行土地规划、农艺规划、农机作业规划,开展宜机化规范种植,在收获时利用甘蔗收获机逐片收获,直到收完整个区域,送糖厂压榨。但从实际效果看,广西的甘蔗机收率几乎没什么提高。在2021/2022榨季,广西平均单台甘蔗收获机机收量约600-700吨。相反是在云南,同样是柳工的设备,单机单榨季作业量约6000吨,几乎是十倍于广西。分析广西糖厂不愿接受机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是在种植时没有进行宜机化规范种植,造成农机农艺融合差,机收含杂率高,糖厂对机械化收获的甘蔗接受度低;二是对整片收获没有规划,收获机东边收一块、西边收一块,没能形成整片收获,在路途上耗费了大量时间,造成机收成本高,农民不愿接受。这些问题,同样发生在云南,但为什么云南可以克服?究其根源,在于云南糖厂迫不得已地发挥了统筹作用。因受疫情影响,来自边境邻国的工人不能入境,劳动力瓶颈一下就凸显出来。故加大机收比例成了必然选项后,糖厂充分发挥了调度职能,克服层层困难实现机收。而在广西这边,尽管糖厂也知道机械化是甘蔗种植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但目前劳动力还够,劳动力的成本还能接受,没能像云南糖厂那边充分发挥统筹作用,还是放任整个甘蔗种植环节自由发展。

但作为政府层面,我们应该未雨绸缪,积极引导“以甘蔗收获机为核心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为新生业态提供存活的土壤,因为与其未来被逼着转型,不如现在就掌握主动。相比广西其他地区,柳州率先推动甘蔗机械化转型是有很大优势的,因为柳工农机是我们自己的企业,具备人才资源和雄厚的技术力量,能随时针对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实现快速响应和产品迭代。

为此建议:

1.以糖办牵头,与柳工农机充分合作,建立“以甘蔗收获机为核心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示范区,从品种选育、土地规划、农艺规划、农机作业规划等环节布局宜机化规范种植,并在收获作业时能在一个集中区域进行机械收获,不要大范围调动;可对综合示范区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补助。

2.由农业部门牵头设立全程机械化甘蔗标准试验田,对使用全程机械化模式的甘蔗种植开展测试,得出实验数据,与手工作业对比,看看到底全程机械化的优势在哪里,给种植户树立信心。

3.试点示范成功后,引导糖厂为主体牵头建立甘蔗全程机械化种植及收获标准,在广西大范围推广。

承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主办

办理答复情况:

靳磊、刘勇二位委员:

您们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构建甘蔗全程机械化产业发展生态的建议》(第076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作为中国最大的蔗糖生产省区,广西蔗糖产量占全国食糖总产量六成以上。柳州是广西蔗糖主产市之一,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在全区排名第四。主要分布在柳城、柳江、鹿寨、融水等9个县区,其中柳城、柳江、鹿寨、融水是柳州市的主产县区,甘蔗种植面积加起来近85万亩,约占全市甘蔗种植面积的84%左右。2022/2023年榨季全市共签订糖料蔗订单合同面积101.66万亩,糖料蔗进厂量349.28万吨,产糖量46.13万吨(其中白砂糖41.42万吨,赤砂糖4.68万吨,红糖323吨);蔗糖分平均为14.82%,混合糖产率13.21%。截至4月底,累计食糖销售量15.99万吨,产销率34.65%。白砂糖含税平均售价5870元/吨,全市蔗农售蔗收入为18.0643亿元,已付蔗款18.0643亿元,兑付率100%。2022年全市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8.12%。

二、主要工作

市农业农村局接到提案后,立即制定了提案办理工作方案,并及时向政协委员进行了汇报;同时积极联系柳工农机、制糖企业,于2023年5月10日下午,陪同政协委员分别到柳工农机、凤糖集团,召开提案办理工作座谈会,对提案办理情况向政协委员进行汇报、研究,达成以下意见:

(一)构建甘蔗全程机械化产业发展生态的建议非常有意义、有必要、有创意,也有一定基础,可以把甘蔗机械化推广与应用有机链接起来。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积极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及作业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狠抓农机教育培训,大力推进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举办糖料蔗作业补贴政策说明会1场,召开补贴政策研讨会、工作推进会5次,将工作任务布置到各有关县区。二是加强政策宣传,通过柳州电视台和柳州日报新闻媒体报道宣传农机惠农补贴政策,由市级制作补贴政策宣传物品7000份并分发到各县区,并指导有关县区组织作业补贴现场会3场,确保将国家和自治区的惠农补贴政策宣传到重点乡镇。三是加强培训指导,组织开展作业补贴业务培训班16场次,培训县乡业务办理人员700人次,保障补贴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二)构建甘蔗全程机械化产业发展生态所问题和困难。

截至2022年年底柳州市的甘蔗收获机拥有量达到290台,2022/2023年榨季机收量为15.5万吨(其中联合机量9.5万吨,分步式收获中割辅机收的机收重量6万吨),总机收重量占甘蔗入厂量的4.4%。机收量占进场原料蔗量的比例较小,表明当前主要的收获方式仍为人工收获,机械化收获仍是全程机械化中的短板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土地整治标准不够高。我市已基本建成了46.4万亩“双高”基地,但基地内土地整治并没有完全达到机械化生产的最低要求。地块小、散、坡度大、陡峭的问题依然存在,另外就是田间道路和水利设施设计不够合理,三面光的排水沟、石头多等问题都成为制约机械化收获的因素,真正能够适应大型机械化作业的地块不多。土地整治后又重新分包到个人,同片地内甘蔗种植行距不统一,行向不统一,也不利于开展机收。

2.种植模式短时间难以改变。蔗农目前普遍接受的种植模式仍为0.8m-1m等行距密集种植,对于适应机械化作业的1.2m-1.8m等宽行距、1.8m+0.4m宽窄行等种植模式接受度不高。

3.制糖企业因素影响。一是制糖企业对机收蔗的因压榨成本、技术更新等问题接受度不高。二是机收蔗扣杂率较人工收获蔗要高,通常人工收获扣杂在2%-3%,而机收蔗扣杂在8%-10%之间,有时甚至达到15%-20%以上。含杂高了,杂质对压榨机械造成的磨损会造成制糖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使其利益受损。三是接收切段式机收蔗需要制糖企业进行进料槽和压榨槽的技术改造和压榨工艺升级,这对制糖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四是切段式收获的原料蔗需要在24小时内进厂,否则就会失去水分、糖分造成减产。而糖厂适宜运输切断式甘蔗的转运车数量和运输频率跟不上机收速度,机收甘蔗进厂普遍存在运输瓶颈,严重影响机收效率进度。

4.气候因素制约。柳州市甘蔗收获期主要集中在当年11月至次年4月间。根据气象记录,这个时间段内柳州市的天气特点多为雨多晴少。收割机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一旦遇上连续多日降雨,就无法正常下地作业,整个榨季期间适合收割机作业的日子只有短短的50天左右。

5.机具性能、操作技术等因素影响较大。操作收割机进行收获时,除了天气因素影响外,受机具自身重量、性能、机手操作技术熟练程度的影响,会造成压行、压蔗,出现破率高、来年出苗率低、损失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蔗农收益,加上前几年疫情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受限,本地劳动力充足,可满足人工收获需求,蔗农对于机收的需求迫切度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推进计划

尽管因为种种原因,切段式联合收获机闲置问题较多,但其仍是甘蔗机收的主流方式。这种收获方式虽还有含杂、损失多的缺点,但在进行大地块大面积收获时其工作效率及效益,仍是其他方式远不及的。而分步收获对小地块、小面积特别是丘陵山区的机收优势明显,在柳州市都具有推广价值。

(一)继续做好宜机化改造。

以实施全程机械化作业补贴政策和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契机,继续深入推动蔗田宜机化改造。进一步开展“小块并大块”、条田拓宽、推坡降坡、填沟平塘、捡石碎石、移除树根等障碍物、平整蔗地、改良与培肥土壤等,解决地块小、散、坡度大、陡峭等问题,提高蔗田生产能力。理顺同片种植区内行向和行距,并根据机具作业轨迹合理规划布局田间机耕道路和给排水设施。

(二)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

继续深入推广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良种甘蔗如、“桂糖44号”、“桂糖58号”等甘蔗品种,以及1.2m以上宽行等行距、1.8m+0.4m宽窄行等适宜机收的种植模式。以实现高效机收为目标从耕作起规划,推进北斗导航精准定位开行种植及精确培土,加快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技术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推广应用。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促进农机农艺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甘蔗机收作业质量、效率和效益。

(三)切实解决“三高一低”的瓶颈问题。

采用改进割刀工艺、切割技术,降低重心、轮改履带、大轮改小轮,改进风机、除杂系统,改变收获装载方式,提高转运效率等方式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大力推广机收减损降杂技术,提高机手操作水平,切实解决含杂率、损失率高、破头率高及宿根出苗率过低的“三高一低”瓶颈问题,让蔗农和糖厂更接受甘蔗机收。

(四)推进解决糖厂对机收蔗的种种限制。

一是制定扶持政策,支持糖厂进行技改升级。二是重新制定作业补贴政策,对糖厂接收机收蔗进行适当补贴,鼓励糖厂放开机收蔗限制,做到应收尽收。三是从上到下督促糖厂制定合理的扣杂标准体系,给机收蔗制定合理的扣杂标准,不要简单机械地只按最高标准进行扣杂。

(五)推动除杂工作站建设。

以柳江区穿山除杂工作站为试点,通过实施农机化项目的方式,扶持工作站购置除杂机具设备,完善除杂工作流水线,降低生产成本,打造示范样板,推广除杂工作站作业模式。

针对本提案提出的三点建议,市农业农村局将主动与柳工农机、广西凤糖合作,深入探索研究,选一块连片土地开展全程机械化甘蔗标准试验田建设和实验,推动展甘蔗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引导制糖企业积极开展甘蔗机收工作,同时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我市甘蔗机械化发展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