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21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提案内容:关于加快发展生态农产品 高质量推进柳州森林资源富集山区乡村振兴的建议
森林资源富集山区有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往往是生态产品形成的集中区,具有良好的生态产品资源禀赋优势。柳州市森林资源富集山区较多,十个区县中森林覆盖率排在前三的是融水县、三江县和融安县,其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了82.16%、79.73%、79.83%。然而,森林资源富集山区大多是经济欠发达的区域,导致柳州的乡村振兴攻坚克难区与森林资源富集山区在地域上具有较高的重叠性: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县是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融安县是曾经的广西区级贫困县。因此,柳州市森林资源富集山区迫切需要加快生态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把生态产品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从而促进柳州森林资源富集山区乡村振兴。
生态农产品是在生态产品富集区内生产的符合生态质量标准的农产品。柳州森林资源富集山区现有的生态农产品主要有融安金桔、三江红心猕猴桃、三江茶叶、三江稻田鲤鱼、融水紫黑香糯米等。生态农产品在柳州森林资源富集山区发展过程中解决山区农户的持续就业问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流通环节多、交通不便导致农户利润受影响。二是消费者难以辨别生态农产品的质量,造成其消费市场与普通农产品市场混淆。三是建立的目标消费群体不够稳定,生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未能被有效激活。四是生态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塑造不够,造成了市场对生态农产品的认可度不高。
生态农产品是森林资源富集山区的生态产品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的良好载体;加快发展生态农产品,高质量推进柳州森林资源富集山区乡村振兴。
为此,建议:
1.采用“龙头企业+农户”的组织模式,降低生态农产品的产销风险。一是龙头企业便于汇集生态农产品,进行产业规模化发展,易于做大做强生态农产品产业。二是在生态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能够在龙头企业的技术指导下按照既定的标准来进行生产,从而保证了生态农产品的质量。三是龙头企业便于收集生态农产品产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制定生态农产品的中长期生产计划,同时还可以及时向农户传递政府在促进生态农产品产业发展中出台的优惠政策,从而提升生态农产品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2.积极传递生态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信息,扩大品牌市场影响力。一是引导消费者学会鉴别生态农产品真伪的能力;二是积极通过国家权威部门质量认证,形成区域性特色生态农产品公用品牌;三是生态农产品的种植过程积极采用GS1全球统一编码系统,对其生产的质量及种植的环境进行全程追溯,从而增加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的质量信任;四是建议柳州市农业协会通过制订相关生态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形成一套覆盖生态农产品全产业链的质量标准体系。
3.瞄准生态农产品目标消费群体,建立稳定的消费市场。一是将生态农产品目标消费群体锁定为具有较高健康认知和收入水平的都市年轻白领,针对生态农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生态农产品销售渠道应主要采用在高端人群密集的地方布置O2O智能售货体验商店、大型超市专柜、互联网等方式进行生态农产品营销。二是建议柳州各级政府部门,利用政府采购制度加大对生态农产品的采购力度,引导目标消费群体形成消费生态农产品的风尚,促进广大群体消费方式的转变。
4.营造生态农产品的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的认可度。一是柳州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制定生态农产品品牌保护机制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联合应对机制,依法制裁销售假冒伪劣生态农产品、侵犯公用品牌权益等违法行为,维护生态农产品的声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充分利用当地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在生态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和培育中有机融入当地农耕文化,丰富生态农产品品牌的文化内涵。
承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商务局协办
办理答复情况:
王永富委员:
您在柳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生态农产品高质量推进柳州森林资源富集山区乡村振兴的建议》(第121号)收悉,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交由我单位主办,市商务局协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柳州市立足山区森林资源禀赋,着力强特色、提品质、树品牌,采取多种措施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产品,在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194个、有机农产品46个。融安、融水、三江县等森林资源富集山区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70个,有机农产品46个。
一、关于采用“龙头企业+农户”的组织模式,降低生态农产品的产销风险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主体,在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发展生态农产品产业,我市持续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队伍,目前我市森林资源富集山区生态农产品相关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5家,在提升生产标准化程度,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均起到有效作用。如广西融水元宝山苗润特色酒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至2023年末带动农户数达到了1126户,农户户均年增收4500元。融安必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带领农户种植金桔促农增收,至2023年末,公司带动农户数达到了76户,农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发展壮大,提升生态农产品龙头企业规模实力、科技创新能力、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快生态农产品全产业链建设,健全联农带农机制。2024年,森林资源富集山区力争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以上,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积极传递生态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信息,扩大品牌市场影响力
(一)强化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信息化建设。
2018年起,我市在农业部统一部署下,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广应用国家追溯平台,农业系统认定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100%纳入追溯管理,实现“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2019年起我市按照农业农村部部署,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蔬菜、水果、茶鲜叶等食用农产品实施承诺达标合格证管理,生产经营主体要求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2023年全市实施合格证制度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达906家,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62344张,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29579吨。保障包括生态农产品在内的农产品生产过程可追溯和产品本身质量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督促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规范化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确保应开尽开。继续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电子化、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线上开证、线上查询、线上亮证。
(二)打造生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培育一批桂字号农业品牌”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推进品牌强农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打造了一批“桂字号”生态农产品品牌。目前融安金桔、三江茶、融水田鲤、大苗山红茶、融水糯米柚、融水紫黑香糯已纳入广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1年-2023年自治区、市、县三级农业农村部门每年投入约500万财政资金,组织三江茶、融安金桔参加央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集中宣传活动,不断扩大生态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市商务局致力于拓展“柳州好物”品牌知名度,继续大力推动“柳州好物”项目发展,目前已打造两家“柳州好物”专卖店,将柳州油茶、茶叶等为代表的优质生态农产品推出柳州,走向全国;同时积极在官方媒体人民日报社进行柳州品牌宣传及展示,推荐企业入驻人民网828企业服务平台,通过“地方政府+中央媒体+金融机构+电商直播”的创新模式,培育打造柳州标志性民族文化特色品牌。
下一步我局会同市商务局进一步培树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有机生态农产品展览展示、科普宣传,因地制宜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进学校、进社区、进商超、进饭店、进餐饮等消费促进活动。利用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短视频等大型平台,在大型展会、重点商圈、公共区域、产业基地等场所强力推介生态农产品。二是充分利用乡风民俗、传统技艺、历史文脉等文化资源,创新品牌营销。三是加强开放合作,继续推动柳州特色生态农产品品牌“出乡”、“出桂”、“出海”全面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能力,推动特色生态农产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持续推动生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目前在茶园建设、茶叶加工等方面我市审定发布了《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农产品地理标志大苗山红茶》等4项团体标准。同时我市参与制定了《金桔》国家标准和《地理标志产品融安金桔》广西地方标准。
下一步我局将指导制定《融安金桔产地管理规范》、《融安金桔种质资源苗木规范》、《融安金桔育苗技术规程》等相关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不断规范生态农产品各行业生产。
三、关于瞄准生态农产品目标消费群体,建立稳定的消费市场
(一)积极参加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促进农产品贸易。
2023年,我局和市商务局组织针对生态农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积极组织融安金桔、三江茶叶等35家农产品企业参加大型优质的农产品展销会,扩大我市优质生态农产品在广州、上海、成都等一线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下一步我局将配合市商务局持续办好融安金桔产销对接会、全国米粉大会、螺蛳粉原材料产销对接会,积极组团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全国糖酒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广州水果大会、中国国际消费博览会等大型展会,通过优质农产品展览推介、展销交易、文化交流的会展活动,为我市农产品企业搭建良好销售平台,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二)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衔接机制。
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数商兴农等各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实现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一是指导新柳邕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龙头作用,加大采购,开展农批精准对接。密切关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动态,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主体与销售主体对接,及时沟通产销信息,协调供需关系。鼓励广西联华,南城百货、大润发等大型超市与生产基地对接,推动中蔬联鹿寨智慧农商产业园通过托底包销、社团订单等模式开展生态农产品消费帮扶。二是开拓对接高端市场,主动对接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在重点商圈、商超等场景开展产品展销及推介宣传,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和社区建立专卖店,专柜专销、直供直销,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同时推荐广西联华超市、南城百货等各大采购商与东北地区进行互采互购,让柳州绿色生态农产品“走南闯北”,提升市场营销效益。三是积极对接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将资源导入县域,完善农产品消费生态体系,加快农产品消费模式数字化转型。联合京东集团开展“三江茗茶产业带沙龙”活动,发挥主流电商平台联通生产消费、线上线下、农村电商的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开展“数商兴农”行动暨电商惠企惠民走基层活动,为传统企业开展数字化技术、营销、直播带货等培训,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帮助企业打通供应链上下游,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和丰富的商业机会。
下一步我局会同市商务局继续积极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依托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平台促进产业发展。持续办好各类展会、交易会和产销对接活动,创新产销对接模式,搭建产销合作平台,突出展示我市各县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名特优农产品和特色食品的品牌知名度。持续推进“数商兴农”行动,深入开展消费帮扶,进一步拓宽我市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四、关于营造生态农产品的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的认可度
生态农产品品牌形象保护是品牌发展与创新的保障。近年来,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保护生态农产品品牌的良好氛围。一是强化品牌主体创建保护意识。借助各类展会平台,开展生态农产品品牌推介活动,为推动生态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交流互鉴平台,不断提升品牌主体创建和保护意识。二是指导森林资源富集山区开展农产品品牌保护工作。目前森林资源富集山区有34个农业品牌纳入《中国、广西农业品牌目录》。三是加强品牌监督管理。2019年以来,我局会同有关部门,不断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组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加强对生态农产品品牌尤其是“融安金桔”等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力度,开展假冒侵权行政执法检查。同时设置举报投诉电话并向社会公开,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在调查处理过程发现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法进行立案查处,投诉举报案件处理和反馈率达到100%,及时调解纠纷,维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生态农产品市场认可度。
2024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