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水稻生产动态监测简报(2023年第8期 )
一、监测点情况
2023年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继续在融安县大良镇和南村西村屯和三江县程村乡大树村夏村屯各建立1个水稻苗情监测点,融安监测点种植模式为“早稻+晚稻”,三江监测点种植模式为“头季稻+再生稻”,对水稻全生育期进行动态观察监测。
二、监测点苗情动态
(一)融安县监测点种植模式为“早稻+晚稻”,晚稻监测品种为万象优337、又香优雅丝香、秀玉88,7月10日播种,比去年提前3天;7月25日移栽,比去年提前1天。9月5日定点苗情观测情况如下:
万象优337株高89.5cm,又香优雅丝香株高105.0cm,秀玉88株高101.9cm,平均98.8cm;万象优337苗数为24.84万苗/亩、又香优雅丝香30.98万苗/亩、秀玉88苗数为41.16万苗/亩,平均苗数为32.33万苗/亩;万象优337叶龄为13.5叶、又香优雅丝香叶龄为13.4叶、秀玉88叶龄为13.5叶,平均叶龄为13.47叶。
监测点3个品种目前处于孕穗期。
(二)三江县监测点种植模式为“头季稻+再生稻”,监测品种为 “中浙优1号”、“万太优美占”、“ 文两优2098”、“ 深两优5814”。3月30日播种,比去年迟2天,4月27日移栽,跟去年同期。头季稻中浙优1号、万太优美占、深两优5814于8月9日,文两优2098于8月16日收获。9月5日定点苗情观测情况如下:
中浙优1号株高74.40cm、万太优美占84.30cm、文两优2098 65.30cm、深两优5814 75.00cm,平均74.75cm,比去年同期矮4.24cm;中浙优1号苗数8.20万苗/亩、万太优美占14.10万苗/亩、文两优2098 10.60万苗/亩、深两优5814 8.20万苗/亩,平均10.28万苗/亩,比去年同期少6.82万苗/亩;中浙优1号叶龄为3.82叶、万太优美占4.18叶、文两优2098 3.52叶、深两优5814 3.82叶,平均3.84叶,比去年同期少0.43叶。由于持续高温少雨,再生稻长势普遍比去年弱。
监测点万太优美占再生稻已经齐穗,深两优5814正在抽穗,中浙优1号、文两优2098处于大胎期。
三、面上生产情况
根据水稻监测点观测和面上生产进度调查情况,目前我市双季稻区晚稻处于孕穗期,中稻处于成熟期,再生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期。
四、生产建议
根据现时苗情特点,结合气候条件及病虫情报提出如下生产建议:
(一)加强晚稻田间管理
1.巧施拔节长穗肥。通常每亩施尿素4~6斤,钾肥15斤或者复合肥20 斤。看禾苗长势定施用量,切忌施肥量过大,引起贪青晚熟。
2.灌好“养胎水”,适时落干晒田。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很快和需水最多时期,是耐旱、耐寒力最弱时期。如果缺水,幼穗受到影响,花粉粒不能正常发育,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容易造成穗短、粒少、空壳多。
3.防治病虫害。水稻拔节后,病虫害易发生,纹枯病、白叶枯病、叶稻瘟以及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等常在这一时期为害,要留意及时除治。下半年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总体偏轻,农户应注意植保部门测报信息并结合田间实况,防治时可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噻嗪酮、三环唑、井冈霉素等。
(二)加强再生季和中稻田间管理
1.中稻处于黄熟期,须加强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工作。特别是山冲田注意鸟类老鼠危害,可采用稻草人或拉网,放置驱鸟器、设置毒饵站投放鼠药等方法进行预防,重视农业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害情报,加强检查稻田病虫发生情况,及时预防。
2.加强再生稻田间管理
根据禾苗生长情况,在再生稻始穗期可亩用“九二〇”1 g+磷酸二氢钾 100~150 g兑水 50~60 公斤 进行喷雾,可增加叶片活力、提高成穗率、粒重增加,从而达增产的目的。
3.及时防治病虫害
再生稻在齐苗以后,要注意及时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等害虫和稻穗颈瘟、鼠雀为害。可在再生稻破口露穗前 2~3天,亩用 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20g进行喷施,可防治稻瘟病。鼠害严重的地区可在再生稻大胎期用鼠药做成毒铒投放于田间。
(三)做好晚稻、再生稻寒露风防御工作。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我市寒露风多发季节,各县区要密切关注当地气象部门的寒露风预测预报,提早落实各项措施防范寒露风的为害。干冷型寒露风到来前,以水调温、调湿,改善田间小气候有效抵御寒露风为害。即在寒露风到来前1~2 天,灌7~10 cm深水,待寒露风过后逐渐排浅。如果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则采用日排夜灌方式保护田间温度。另外,也可采用人工喷雾、人工喷灌方式抗击寒露风。湿冷型寒露风到来前,要挖好田边、田中排水沟,排除田间积水。在破口抽穗期遇上寒露风,于风前2~3 天每亩用“九二○”(赤霉素)1~1.5 g兑水50 公斤喷雾,可加快抽穗速度。对已受害而不能齐穗的晚稻,在寒露风过后每亩喷施“九二○”1~2克,可有效减少包颈现象。寒露风过后要适当进行根外追肥,或施用适量钾肥,促进稻株恢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