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柳州市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简报(早稻+再生稻第3期)(三江县)

来源: 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三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   发布日期: 2020-08-03 08:41   


根据苗情动态抓好“早稻+再生稻”头季稻后期田间管理


一、天气情况

根据三江县气象部门资料:7月中旬(11-2014时)平均气温27.9℃,与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偏高0.2℃。旬极端最高气温32.2℃,出现在15日;7月中旬(11-2014时)雨量334.5mm,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3.5倍。预计20207月下旬与历年同期相比:旬平均气温大部偏高1℃左右;旬降雨量大部偏少59成,各地以少雨天气为主,气温偏高,光照偏多,对各种作物的生长及各项田间工作的开展十分有利。

二、监测点苗情动态

根据三江县“早稻+再生稻”生态区域动态监测点728日苗情观测,中浙优1号平均株高110.70㎝,叶龄16.8叶,茎蘖数11.2/,青叶数5.4叶,叶绿素含量39.55,倒三叶长56.75㎝,宽1.53㎝,倒二叶长47.35㎝,宽1.69㎝,剑叶长36.20㎝,宽1.97㎝,伸长节间数6节;壮香优1205平均株高128.05㎝,叶龄15.7叶,茎蘖数10.4/,青叶数5.4叶,叶绿素含量35.95,倒三叶长69.78㎝,宽1.65㎝,倒二叶长62.75㎝,宽1.81㎝,剑叶长47.80㎝,宽2.21㎝,伸长节间数7节;野香优703平均株高109.45㎝,叶龄15.9叶,茎蘖数13.6/蔸,青叶数4.9叶,叶绿素含量36.88,倒三叶长62.28㎝,宽1.19㎝;倒二叶长57.33㎝,宽1.44㎝,剑叶长46.22㎝,宽1.7㎝,伸长节间数7节;湘香优1011平均株高106.5㎝,叶龄14.7叶,茎蘖数9.9/蔸,青叶数5.0叶,叶绿素含量38.88,倒三叶长57.15㎝,宽1.26㎝;倒二叶长52.3㎝,宽1.56㎝,剑叶长40.21㎝,宽2.01㎝,伸长节间数7节。其中湘香优1011已经进入蜡熟期,中浙优1号、壮香优1205、野香优703、野香优3号均已勾头散籽。

三、面上调查情况

(一)面上苗情

2020727日我们调查了良口乡南寨村、和里村、八江镇平善村、丹州镇西坡村的“早稻+再生稻+渔”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其中南寨村、和里村的头季稻已经进入成熟期;八江平善的进入灌浆后期;丹洲西坡早熟的进入蜡熟期,中熟的已经勾头散籽,晚熟的刚好齐穗。

(二)产量预测

结合面上苗情调查,我们抽查了野香优3号、野香优688、野香优703、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深两优5814六个在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杂交稻品种,每个品种选择高、中、低各三块田,经过五点取样,计算平均每蔸有效穗,然后根据栽插规格、品种简介中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数据计算得到六个品种的估产产量理论值,六个品种的亩产量分别是429.45公斤、472.35公斤、490.3公斤,539.45公斤,552.87公斤,442.1公斤,平均亩产量为487.75公斤,情况如下:

水稻品种

亩有效穗(万)

每穗总粒数(粒)

结实率(%)

千粒重(g)

理论亩产(kg)

野香优3

11.02

181.20

81

27.00

436.71

野香优688

13.88

157.10

82.4

28.60

513.88

野香优703

14.75

172.30

75.8

25.50

491.23

深两优5814

11.15

200.00

80

24.80

442.43

中浙优1

15.06

165.80

87.2

25.40

553.04

中浙优8

13.70

180.00

81

27.00

539.31

平均

496.10

由于三江县今年遭受倒春寒、干旱影响,早稻移栽期相应延后,移栽后又遭受暴雨及洪涝灾害的袭击,因此早稻一类苗占早稻面积的15%,二类苗占60%,三类苗占25%,再结合天气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综合因素,预测三江县早稻平均亩产约435公斤左右。

    四、生产建议

    (一)分类管理,做好水分调控。

抽穗扬花期如遇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超过35℃的高温天气,要灌深水(保持水层35cm)降温。对排灌条件好的田块,头季稻后期要采用干湿交替的“间歇式灌溉模式”,切忌长期淹深水,减轻纹枯病发生,延缓根系衰老,促进再生芽发育,减轻头季稻倒伏风险。对低水田和泥脚深的田块,可在头季稻齐穗后20天左右排水,确保成熟时田块干硬,便于收割并减轻踩压毁蔸。

    (二)加强监测,强化病虫防治。

今年我县降雨频繁、气温偏高,纹枯病呈高发态势,要重点防治纹枯病,兼防稻瘟病。虫害要重点关注稻飞虱发生及虫口消长动态,视虫口基数确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头季稻生长好坏,直接制约着“潜伏腋芽”的萌发,影响到再生稻的产量。因此,要加强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的防治,还要重点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保护好茎杆与叶片。除了在齐穗期全面防治一次病虫外,还必须在齐穗15天左右着重防治一次稻飞虱、纹枯病防治纹枯病:病丛率达15%时,亩用30%苯甲.丙环唑20毫升或2.5%纹曲宁300毫升,兑水60公斤对准水稻植株中下部均匀喷雾;防治稻飞虱:可亩用25%噻嗪酮50克,或50%吡蚜酮水分性粒剂8克,或80%吡蚜酮8克,兑水6075公斤喷射;预防穗颈瘟:齐穗期各施一次,可亩用75%三环唑40克,或20%三环唑100克,或40%稻瘟灵100克。兑水6075公斤喷雾;防治草地贪夜蛾可选用防治夜蛾科害虫的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喷雾防治,如氯虫苯甲酰胺等。)。

(三)科学指导,施好促芽肥。

为有效增加头季稻粒重,提高再生芽成活率,促进收割后再生芽整齐快速萌发,在头季稻齐穗后15天左右追施促芽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和钾肥5公斤。施肥时要保证田间有水或土壤处于湿润状态,钾肥采用颗粒钾,并在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施用,避免灼伤水稻功能叶,也可以施高氮高钾型高塔复合肥15公斤。施用促芽肥后,田间即可自然落干后断水。

 (四)适时收割,做好茬口衔接。

头季稻95%左右黄熟,休眠芽开始破鞘现青时,适时抢晴收获。收割时,要做到整齐一致,平割,不要斜割,保证再生苗质量。要注意适宜的留桩高度,一般高寒山区3540厘米,双季稻地区1030厘米(在三江县,头季稻收割时,留桩高度根据品种的成熟日期来决定,85-8日左右成熟,再生稻留桩1520cm8913日成熟,再生稻留桩2025cm81520成熟,再生稻留桩2535cm)。脱粒时,将打谷桶或打谷机放在田边或田埂上,尽量不踩或少踩禾蔸,同时要严防禽畜鼠害糟踏以确保苗数。

 (五)提早谋划,加强再生季管理。头季稻收割后迅速灌跑马水浸湿土壤,提高根系活性,促进再生芽萌发生长。割后5天内灌浅水层并追施促苗肥,根据苗情亩施尿素1015公斤,钾肥10公斤,促使再生苗整齐粗壮施肥后保持湿润灌溉至抽穗。如稻飞虱发生较重,应在头季稻收割后普防一次稻飞虱和纹枯病。

(六)做好灾害性天气预防工作。要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及时掌握阶段性天气变化情况,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有效地减少强降雨、强风等灾害性天气导致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