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峰区推进水稻测产与机收减损 筑牢粮食安全
为精准掌握区域性水稻中心项目种植成效,切实提升粮食生产效率与收益,8月27日,鱼峰区农业农村局在雒容镇柳州市龙粮种养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基地,组织开展鱼峰区域性水稻中心项目测产暨机收减损监测专项活动,以科学数据为农业生产“把脉问诊”,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在水稻测产现场,由农业技术骨干组成的测产小组严格遵循《水稻产量测定技术规范》,围绕“精准、客观、公正”原则推进各项工作。工作人员首先对种植基地进行全面勘察,结合地块肥力、水稻长势等情况,科学选取3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方;随后,使用专业收制设备对样方进行规范收割,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产量数据;收割完成后,依次开展脱粒、人工除杂、水分检测、称重计量等环节全程做好数据记录与核对,确保每一组数据真实可靠。
测产小组在活动现场随机选取样点
经最终测算,此次监测的“山香丝苗"水稻品种,实际亩产达498公斤,较鱼峰区当地水稻平均亩产高出24公斤,充分展现了区域性水稻中心项目在优质品种推广与科学种植技术应用方面的显著成效。与此同时,机收减损监测活动同步开展。
测产小组在活动现场水稻人工脱粒
技术人员依据机收损失率监测标准,在收割机作业区域内均匀布设多个采样框,仔细收集遗落在田间的稻谷颗粒,通过称重、计数等方式精准核算损失量。经统计,此次机收作业的损失率仅为1.74%,低于鱼峰区设定的机收损失率控制标准0.05个百分点,标志着辖区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水平与作业质量进一步提升,为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保障粮食颗粒归仓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场开展机收减损监测
此次水稻测产与机收减损监测活动,不仅精准掌握了区域性水稻中心项目的产出效益与机械化作业成效,更为后续优化水稻种植品种布局、推广高效机收技术、制定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下一步,鱼峰区农业农村局将持续聚焦粮食生产安全,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与指导力度,不断提升粮食单产与生产效率,推动辖区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