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出实效!城中区让乡村 “颜值”“价值”双提升

来源: 城中区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2025-10-10 17:58    |  作者: 图文/谭薇

近年来,柳州市城中区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创新运用“加减乘除”组合策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通过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推进,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

乡村清洁家园美

环江村污水处理设施

做“加法”,加大村庄清洁行动力度

城中区在协作机制、整治力度与生态建设上精准“做加法”。结合全域旅游战略,构建起由城中区委、区政府领导带头负责,各级各部门挂点包干,农民群众“户前三包”的乡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同步建立以沿路、沿江、沿线、沿景区等区域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村庄立面整治和景观线路整治的“三位一体”整治机制,促使农村环境向“洁、净、美”转变,新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逐步形成。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成效显著:采取“村收、区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建成27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污水收集治理率超95%,位居全市第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开展村庄绿化,投入280多万元,新增绿地面积21000多平方米,生态绿化同步升级,每个村屯都是一座绿岛,呈现出“人在画中走,美在心中留”的生态格局。

金桔种植基地水肥一体化设施及水利灌溉设施

回收地膜

做“减法”,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

聚焦农业产业绿色发展,从源头减少土地污染。城中区坚持生态绿色种养,应用生物防治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100%,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推广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现代生态种植养殖模式,促进农药化肥等投入品减量增效。向群众免费推广优质良种,引导群众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辖区内种植的“红肉蜜柚”“脆蜜金桔”2个特色农产品成功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结合实际,对辖区内人数为500人以上的自然村屯水源地进行检查,划定保护区并设置标识。经常对辖区水源进行巡查,及时清理河流、池塘、沟渠等堆积和漂浮的生活垃圾以及水葫芦等水上植物6次,清理面积60余亩,清理量60余吨,进一步擦亮全国“水质冠军”的金字招牌。同时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组建8支工作队开展“清洁田园”活动230多次,清捡田园面积12000多亩(累计面积且含复种面积),推广清洁技术1460亩,回收农药瓶2500个,清捡秧盘、薄膜等田园废弃物21吨,农业生产排放持续降低。

法律法规宣传

在农村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

做“乘法”,营造环境整治良好氛围

以村庄清洁行动为切入点,创建示范激活“乘数效应”,通过环境提升带动文旅产业发展,城中区成功创建1个“中国十大最美乡村”、2个“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12个“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绿色村屯、5个市级以上清洁乡村、4个广西“美丽庭院”等,形成环境保护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实现农民增收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通过在乡村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和宣讲活动,深入宣传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清洁条例》《城中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城中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制度化、法治化。借助新华社、人民日报、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宣传,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舆论支持和强大正能量。

柳东村牛姆坪屯村庄清洁行动前

柳东村牛姆坪屯村庄清洁行动后

做“除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革除陋习与整治违建并举,城中区推行道德积分的管理办法,利用村规民约、“爱心超市”等,引导村民自觉摒弃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砍乱伐、乱埋乱葬等生活陋习。实行区域化管理和5+2模式巡查整治莲花山保护区内违建。2025年以来,执法部门共拆除村庄及周边的乱搭乱盖25处、1415.49平方米。

2018年开始通过关停并转220多家污染大的猪场、鸭场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6%,助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