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水稻生产动态监测简报(2023年第1期)
根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农厅办发〔2023〕9号)文件精神,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23年在融安县大良镇和南村西村屯和三江县程村乡大树村夏村屯续建2个水稻生态区域动态监测点,及时掌握水稻叶龄进程、生育进程和群体动态,实时分析各生育阶段水稻生产特点,每隔5-7天观测记录主茎叶龄、分蘖数和苗高各1次,并适时发布水稻苗情监测简报并提出相应的田间管理意见,更好地服务全市水稻生产,促进水稻生产增产增收。
一、2023年监测早稻品种简介
2023年融安监测点3个品种和三江监测点4个品种,均于3月30日播种,采用小拱棚防寒半水方式育秧。监测品种简介如下:
1、又香优雅丝香:桂审稻2020171号,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于2021-2022连续在融安点进行早稻观测两年,平均亩产570.52公斤,全生育期127天,主茎总叶数15叶,伸长节间数5.0个;
2、万象优337:桂审稻 2019030 号,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于2022年在融安点作早稻观测,亩产540.49公斤,全生育期125天,主茎总叶数16叶,伸长节间数4.0个;
3、秀玉88:桂审稻2020179号,籼型常规水稻品种,于2022年在融安点作早稻观测,亩产498.5公斤,全生育期128天,主茎总叶数16叶、伸长节间数4个。
4、野香优703:桂审稻2013020号,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于2019年-2022在三江点进行早稻+再生稻连续观测4年。头季稻亩产456.31-481.51公斤,再生稻亩产154.23-242.12公斤,全生育期134.6天,主茎总叶数16叶,伸长节间数6个;
5、中浙优1号:单季杂交晚籼稻品种,桂认定2006024,于2020年-2022在三江点进行早稻+再生稻连续观测3年,头季稻亩产为479.66-512.70公斤,再生稻亩产173.12-248.49公斤,全生育期137天,主茎总叶数16叶,伸长节间数6个;
6、深两优5814:2021年-2022在三江点进行早稻+再生稻连续观测2年,头季稻亩产分别为427.44公斤、481.51公斤,再生稻亩产分别为310.76公斤、271.97公斤。全生育期133.7天,主茎总叶数15叶,伸长节间数5个;
7、万太优美占:桂审稻2019080号,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桂中北早稻生育期127天。今年首次在三江点观测。
二、早稻播种育秧指导建议
(一)选用高产优质多抗、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统筹双季稻品种搭配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和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从生育期、产量、抗性、适应性和品质等方面综合考虑,科学选用生育期适宜的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品种,规划好早、晚两季品种熟期搭配,确保早稻科学规避倒春寒、晚造避过寒露风的危害,实现全年增产丰收。柳江、柳城、鹿寨和融安、融水南部(山区除外)双季稻区,全年安全生育期早、晚稻相加为240~245天,宜选用中熟、中迟熟的品种。建议早稻选用生育期为120天左右的中熟品种为宜,最迟不超过128天;晚稻选用生育期为110~115天的中熟品种为宜,早、晚造的品种搭配宜采用 “中熟+中熟”或“中迟熟+中熟”或“早熟+中迟熟”。
融安、融水山区和三江属于高寒山区稻作区,适宜种植一季中稻;建议选择生育期较长(135-145天)、抗性好特别是抗稻瘟病能力强的品种。
(二)适时浸种、播种
早稻播种期一般在3月中旬(柳州南部双季稻区)和中、下旬(柳州北部双季稻区),融安、融水和三江如果计划蓄留再生稻的一季稻地区,头季稻播种时间也应该在3月下旬-4月初进行为好。早稻要密切关注天气,适时早播,注意天气趋势,在冷尾暖头时播种,采用“冷头浸种,冷中催芽,冷尾回暖播种”的方法,及时浸种、催芽、播种,争抢季节,掌握生产的主动权。一亩大田用种量杂交稻1.25-1.5公斤,常规稻2.0-2.5公斤。
(三)浸种注意事项。1、浸种前在温和的阳光下晒种3-4小时左右,可以增加种皮的透性和酶的活性,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2、可先用25 %咪酰胺乳油2 500~3 000 倍稀释液或40 %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450~500 倍稀释液或50 %多菌灵500 倍药液浸种消毒6~8小时,捞出种子用清水洗净后,早稻再浸24~30小时,浸种过程要换水4-5次。最好采用“日浸夜露”的方法,即白天浸种、夜晚捞出摊开,浸种时最好将种子放入流动清水中先浸6小时(无流动清水的要每隔4-6小时左右换水一次);
(四)培育壮秧
“秧好一半禾”。早春可能气温低,育苗时要注意天气情况,采用薄膜小拱棚或者无纺布覆盖育秧,并在移栽前要进行揭膜炼苗,培育壮秧。
1、采取适宜的育秧方式。尽量采取集中防寒育秧,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消毒、统一催芽、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的“五统一”育秧措施,大力推广抗逆防寒育秧技术,提高秧苗抗性,培育带蘖、多蘖矮壮秧。要根据插植方式选择适宜的育秧方式,采取抛秧及人工插植的可以选择大田小拱棚塑盘育秧和编织布隔层育秧,采取机械插秧的可以选择工厂化育秧。
2、加强秧田管护,培育健壮秧苗
播种后要加强秧田管护,科学调控好温湿度,合理运筹好水肥药,要做到“七个好”:
①盖好膜。早稻育秧期间温度变化较大,播种后需覆盖薄膜(棚膜)以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大田育秧盖膜前要先插好竹拱,每50厘米插一片,并尽量深插,以增强抗风能力,边盖边用泥土压实四周。大棚育秧、工厂化育秧的要经常检查周边棚膜是否覆盖严密,确保防寒保温效果。
②管好水。秧田期水分管理以湿润管理为主,如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时要排干田水,防止渍水,提高土温,减少烂秧死秧。采用半水育秧的,播种后至出苗前一般不用灌水,保持秧盘的表面潮湿,以利出苗。旱育秧床土发白、编织布隔层育秧表土开裂要适当浇水。如天气回晴过程急剧,阳光较强,要适当灌水,白天揭开薄膜通风,以缓和温度剧烈变化,待天气稳定回暖后再逐渐把田水排浅排干。 齐苗后至抛栽前2-3天,保持秧沟有半沟水,整个育秧过程都不能灌水淹没秧厢面。编织布隔层育秧在起秧前12~20小时浇一次透水,起秧时分块掀起,卷成筒状运秧。
③施好肥。天气转晴稳定回暖后,对于长势弱的秧苗,用磷酸二氢钾等叶面喷施,促进秧苗恢复生长。移栽前5~7天施送嫁肥,用稀粪水或沼气液或1%~2%的尿素液淋施。切忌直接撒施尿素和复合肥,以防肥害。
④控好苗。秧苗长势过旺,可用多效唑进行控苗,每亩秧田用15%多效唑40克兑清水30~40公斤喷施;如控长过度,秧苗过矮,可以灌水,或用稀粪水、沼气液、1%~2%的尿素液淋施,严重的可以喷施九二○(赤霉素)解除。
⑤通好风。1叶至2叶1心期间,低于25℃以下时密封保温,高于25℃时,两头揭膜通风。2叶1心时开始炼苗,先揭两头,再揭一边,保持膜内温度20℃左右。移栽前3~5天,可全部揭膜,但遇到寒潮天气必须盖膜防冻。低温过后遇晴天,忌突然揭膜,应先通风炼苗再揭膜,
⑥防好病。低温阴雨天气易诱发腐生性病菌侵害而出现烂秧死苗,要注意喷药防治。发生绵腐病和立枯病时,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克松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⑦喷好药。移栽前3~5天打好送嫁药,用异稻瘟净加病毒A或吡虫啉加病毒A喷施,预防螟虫、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
(五)适龄移栽,合理密植
早稻秧龄一般为25~30天,叶龄为3.5~4.5叶即可移栽。机插秧龄可适当缩短。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时,及时将秧苗移(抛)栽到大田,但不宜在中大雨前抛插秧。杂交稻种植密度每亩1.8~2.0万蔸,常规稻种植密度每亩2.0~2.2万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