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乡村振兴局(原扶贫办)2021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1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积极妥善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组织起草《柳州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自治区关于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市扶贫办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牵头组织起草了《柳州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在文件起草过程中,我们以不同的形式多次征求了各县区、市直有关单位的意见。6月10日,《实施方案》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明确了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以巩固、拓展、衔接为基本逻辑,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推动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抓好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
一是按国家、自治区统一部署,从6月16日起对全市范围内农村人口进行集中排查,摸清其中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事故困难户三类对象(以下简称“三类对象”)的底数,确保应纳尽纳、不漏一人。截至6月30日,新增监测三类对象2711户9034人。二是指导县区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排查的方式开展常态化监测。截至6月30日,我市累计识别纳入防贫监测三类对象共计7761户26942人。三是对纳入防贫监测的三类对象因户施策、分类帮扶,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扶起来”,丧失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的“兜起来”,缺乏发展内生动力、丧失斗志的“劝起来”,已按要求全部落实帮扶措施。目前已解除致贫返贫风险2677户10001人。
(三)切实抓好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
按照《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当前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会同人社部门,充分利用电话、微信、网络等现代通讯手段,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帮扶联系人“四支队伍”,全面摸排、精准掌握脱贫人口劳动力、边缘易致贫人口劳动力联系方式、务工状态、务工意愿等信息。配合人社部门通过开展外出务工、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组织专车专列“点对点”输送等专项工作,引导和帮助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外出务工。目前,我市已外出务工的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共19.1万人,其中已脱贫人口外出务工18.96万人,占去年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的101.3%,超额完成国家要求的阶段性任务。
(四)组织开展2013年至2020年扶贫资金项目梳理工作
为理清脱贫攻坚期间投入的各类扶贫资金和实施的项目、项目档案材料及项目形成的资产,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柳州市扶贫资金项目梳理工作方案》,在市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工作专班的基础上,成立了由市扶贫办、市财政局牵头的扶贫资金项目梳理工作组,重点核查是否存在资金闲置、历年质保金未清理、结转结余未使用、帐实不符和“半拉子”工程、建设标准不达标及质量差等问题。3月26日,在鹿寨县和融安县分南北片区召开扶贫资金项目梳理工作交流暨推进会。4月18—23日分片区开展扶贫资金项目梳理工作巡回督导活动。同时市级各扶贫项目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指导各县区本行业部门主管资金项目的梳理工作。目前,我市各县区已全面完成了2013-2020年度各类扶贫资金186.1亿元和20750个项目的梳理、实地核验、档案整理、信息完善工作。同时,2016-2020年度15739个资产(其中到户类资产6952个,经营性资产426个,公益性资产8321个)线上确权登记,以及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移交管理工作亦已同步完成(2013—2015年扶贫项目资产尚未开通线上确权登记功能)。
(五)推进财政衔接资金使用
今年以来,全市共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19526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78699万元、自治区资金45309万元、市本级资金57187万元、县级资金14066万元)。截至目前,全市投入数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投入数9701.8万元(2020年全年投入数为18559.2万元)。
(六)持续深化粤桂协作
一是市扶贫办、市粤桂协作办积极与自治区扶贫办、自治区粤桂协作办对接,做好广东、广西两省区高层联席会议筹备工作。三江县布央生态茶园和江川残疾人扶贫集中就业基地等联席会现场参观点得到广东省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高位推进粤桂协作工作。5月11日,湛江、柳州两市在柳州召开湛江市—柳州市协作联席会议,签订了《“十四五”时期湛江—柳州协作协议》。今年以来,双方(含县级)共召开联席会议3次,市、县级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到结对地区调研对接10人次。三是指导融水县、三江县、融安县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三县已经从项目库中选取项目42个。四是持续推动劳务协作。截至6月25日,融安、融水、三江县安排专车128趟次、专列2趟次累计输送农民工赴广东务工5105人次(其中脱贫人口1624人次);三个协作县共举办劳务职业技能培训班38期培训1405人,举办招聘会14场提供就业岗位16260个。五是持续推动产业协作。全市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10家(市本级2家,三个协作县8家),总投资金额5.65亿元,吸纳脱贫人口144人。六是持续推进消费扶贫和人才交流。截至目前,全市销往广东地区的农产品金额达3186万元(其中3个协作县销售金额1269万元);协作双方共选派专业技术人才21名。
(七)接续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
指导各县区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小额信贷管理办法》相关程序、规定,积极开展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发放工作,对有贷款愿意且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应贷尽贷”。截至6月30日,全市累计向4.6万户(次)脱贫户(含边缘易致贫户)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1.68亿元,其中2021年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025户4659万元,逾期率为0.15%,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八)做好脱贫攻坚总结宣传表彰工作
一是认真梳理开展脱贫攻坚战以来我市各项工作措施、成效、典型经验和典型人物,制作《脱贫攻坚柳州实践》纪实本、宣传画册和宣传专题片,为我市下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经验、提振士气、提升信心。二是组织做好全国、全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评选表彰推荐工作,目前各级表彰活动已基本完成。
(九)以整改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围绕中央第二巡视组巡视广西反馈意见(涉及脱贫攻坚的共有1个问题)、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广西问题、自治区反馈2020年市县扶贫成效年终考核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市扶贫办第一时间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并督促相关县区、责任单位抓好整改工作。截至5月底已全部完成整改。
二、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存在风险隐患。原三个贫困县的一些地区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新致贫和返贫的压力比较大。二是部分脱贫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部分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仍有短板弱项。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有的缺乏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产业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为达到快速脱贫的目标,一些地区“十三五”期所推广的扶贫产业多是“短平快”项目,大多数产业只是从事简单的种养殖或粗加工,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对脱贫地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加上产业同质化竞争、产业链条前后延伸不足、农产品营销队伍薄弱等问题,农村产业间的分割明显,上下游的产业衔接不紧密,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二是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按照国家、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关于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的统一部署,继续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开展监测,强化对县区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录入方面的业务指导,持续跟踪、定期核查,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三是强化对支出进度和项目开工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县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加快全市衔接资金支出使用和项目建设进度,并加强对资金资产项目的管理,确保资金项目持续发挥效益。四是切实加强东西部协作工作,特别是在产业、劳务、消费、人才等方面的协作和社会帮扶工作。五是加快完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协助做好脱贫地区产业提质升级、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兜住民生底线等工作。六是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参与乡村建设和社会治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