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乘势而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 柳州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度工作实绩报告
2020年我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重点任务,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各项工作,确保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向好、稳中有进。
2020年,我局承担22项绩效年度重点工作指标,其中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糖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两个指标成绩显著,自评为很优秀;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培育扶贫产业、保障“菜篮子”供给等6个指标在补齐“三农”短板、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较大作用,自评为优秀。现将具体工作成绩汇报如下:
一、“三农”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农业农村工作成果丰硕。
粮食丰收已成定局,生猪生产恢复好于预期,重要农产品生产基本稳定。预计2020年全市粮食面积220.4万亩,产量73.57万吨,同比增长2.4%和2.2%。生猪出栏173万头,存栏94万头,同比增长29%和108%。肉类总产量24万吨,同比增长20%。水果产量突破110万吨,同比增长9.5%。家禽、水产品、蔬菜、桑蚕、茶叶、糖业产业均有不同程度增幅。第一产业增加值260.7亿元,同比增长5.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8.2亿元,同比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18元,同比增长7.5%。
“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扶贫、三江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入选自治区产业扶贫十大优秀典型案例。新增柳州螺蛳、融安金桔、融水灵芝、大苗山红茶、融水紫黑香糯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三江高山鲤鱼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柳江莲藕获评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优秀项目。柳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获得“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鹿寨县农业农村局获得“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鹿寨县农村黑灰水无动力处理利用新模式被自治区列为改革典型经验在全区进行复制推广。2020年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厕所革命现场培训会在鹿寨县召开。柳城县获得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融水县新国村获得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二、农业基础不断夯实,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万亩划定全面完成,建成高标准农田17万亩,启动新建18.95万亩。完成500多万亩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改善种粮条件不断改善。草地贪夜蛾防范扎实有效。生猪生产迅速恢复,3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全面开工,全市新建大中型生猪规模场142家。大型生猪规模养殖场及屠宰加工项目全面落地。非洲猪瘟防控有力,减产风险不断降低。家禽等肉类替代产业抓住市场机遇快速扩充,产能不断突破新高。46.4万亩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基本建成,基地甘蔗平均单产达7.83吨,蔗糖含量达到15.20%,蔗糖销售成本降幅超过目标值170.9%,吨糖能耗降幅达22.63%,均在全区排名第一。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70%,同比增加4.97%。
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产业扶贫覆盖面不断拓宽
产业扶贫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发展县级“5+2”特色产业的贫困户8.57万户,覆盖率达98.12%。348个贫困村均有“3+1”个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达90%以上。全市设置产业指导员2096人,举办产业扶贫培训班612期,培训贫困群众3.05万人次。累计发放农业产业奖补资金3.89亿元,惠及贫困户88729户。全市三江、融水两个预脱贫县及68个预脱贫贫困村产业脱贫摘帽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并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四、不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富民乡村产业持续壮大
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约达55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315家。3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获得自治区级认定。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加,全市累计41个农业品牌入选国家和自治区农业品牌目录。全市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升级,累计获认定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384个,其中自治区核心示范区29个。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实现全市所有涉农行政村益农信息社全覆盖。
五、做实做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资源化利用率不断提高,全市畜禽粪污综合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5%。2020年珠江禁渔期间,我市基本实现“江上无生产渔船,水中无作业网具,市场无捕捞江鱼”的管理目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顺利完成,全市检测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9.95%。“柳州市农药监管信息网平台”建设完成,农药监管实现信息化管理。全市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累计248个。
六、聚力体制机制创新,农业农村各项改革全面深化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覆盖所有涉农县区。多部门协同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不断深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市全部1003个行政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4家,年产值破160亿元,辐射农户超2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329家(国家级5家)、家庭农场1137家,带动农户超17万户。
七、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乡村振兴任务梯次展开
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打造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村23个、试点村26个,开展改革事项24项。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局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圆满完成了农业“十三五”规划目标,保持了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农村社会安全稳定,为应对风险挑战增添了底气,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