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柳南区:融合推进清廉建设 全面深化乡村治理效能
近年来,柳州市柳南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在推进乡村治理和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过程中,把清廉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将清廉乡村与乡村发展、“清风家庭”和“清廉乡村”有机融合,坚持党建引领、样板带动、融合发力,不断筑牢廉洁防线,深化乡村治理效能。

柳南区深入实施“党旗领航·全域提质”工程,抓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把镇村干部能力提升和纪律建设作为“首要文章”,让“头雁书记”、党员队伍在乡村治理中带好头、在乡村发展中走前头。一是抓队伍建设,强化“带头力”。通过定规划、抓培训、学榜样、强监督,全区共建成红旗村20个、星级村20个,带出一支清廉履职、忠诚担当的基层干部队伍。通过完善镇班子联村、村干部联屯、党员联户的“三联”机制,搭建5个总网格,一级网格42个、二级网格131个、三级网格280个。建立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党支部(党小组)181个,深化“1+N”党员联系农户制度,把“关爱触角”延伸到家庭,使各村屯大到规划建设,小到各家各户周边环境卫生等公共事务,“党组织-党员-农户”都能联动沟通,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高效的基层治理(服务)优势。二是抓产业发展,提升“硬实力”。结合柳南区的特色产业业态,推动“党建+产业”深度融合,实现联农带农共同发展,建成流山镇桑蚕特色产业链和凤山—福塘—高兴村产业发展示范带,2024年流山镇蚕茧产量4711吨,产值达2.54亿元。扶持建成流山镇蚕茧缫丝厂项目,带动周边农民务工85人,项目年收益金22.5万元用于扶持三个脱贫村。通过村集体与优质企业合作,共同投入资金盘活闲置资产,打造770亩螺蛳粉原材料“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桂禽蛋鸡养殖园、肉鸭养殖基地等产业项目,进一步扩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2024年集体收入超50万元的村达9个、10万元的村达20个,最高的达到了305.18万元,洛满镇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先进单位。三是抓人才培养,夯实“后备力”。制定实施《柳南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后备人才培育储备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培养村级后备人才措施,有计划的开展后备人员培训,选拔确定了一批村级后备人员。依托螺蛳粉小镇建设,整合项目、资金等资源,打造乡村振兴党建学院、乡镇“红色驿站”、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等培训阵地。2024年以来,柳南区共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村级后备人员等培训3期、180人次,各镇(涉农街道)共培训农村党员505名,有效夯实了农村后备人才的储备。

柳南区深挖辖区清廉元素,提炼清廉乡村文化内核,整合红色文化、清官廉吏、榜样事迹等文化资源,打造廉洁文化阵地,实现了“清风家庭”与“清廉乡村”的融合共建,以“小切口”推动乡风文明“大变化”。一是把打造清廉乡村与清风家庭相结合,打牢乡村清廉文化基础。打造“清风柳南·廉润沙江家风文化园”,成功纳入柳州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网络地图,成为柳州各级党组织开展清廉主题党日活动现场教学点和红色旅游“打卡点”。多维度开展融合共建,制定“太阳村镇上等村清廉长廊→潭西街道在水一方社区→柳南区清廉乡村教育基地(洛满镇福塘村沙江屯)”清廉研学线路,擦亮清廉乡村宣传阵地,让廉洁文化建设真正活起来。通过举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九月九敬老活动、星级文明户评选等契机,丰富辖区廉洁文化宣传元素,利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让清廉之风进村入户、进心入脑。2024年评选“五-六星级文明户”83户,“七-八星级文明户”30户。二是把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相结合,提升村民法律意识。持续推动“三官一律”深入基层工作,以乡村司法服务联络站(点)为抓手,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拓宽司法便民利民的诉讼绿色通道。2024年以来,村(社区)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共2700余人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共124件,开展法治宣传共382场次。通过送法下乡入户、举办法治讲座、开展法治文艺演出等方式,让法律落户寻常百姓家,使村民群众学法用法常态化。探索“1+N”(1个“法律明白人”与N个乡村未成年人)结对子的新路子,强化对农村未成年人的精准普法,在乡镇中小学深入开展“法润少年 护航成长”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开展“法律进乡村、进学校”活动90余场。三是把样板与普及相结合,筑牢基层调解主阵地。2023年12月,成立了柳南区基层社会治理联合调解中心,在三个乡镇成立乡村社会治理联合调解中心,共成立镇、村调解工作室45个,街道、社区和事佬调解工作室63个,较好地实现了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有效衔接,巩固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主阵地,及时预防和化解了一系列社会矛盾。积极探索“首席调解员+”新模式,创立柳州市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猛佬党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婚姻家庭、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各类矛盾纠纷13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打造了基层调解新样板。


在村级事务管理和监督上,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优化村级事务管理程序,实现“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管”。一是规范“三资”管理,为小微权力上“锁”。重点梳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事项,结合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建立健全村屯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公章管理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村集体“三资”管理,推动村干部廉洁履职。联合柳州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成立了柳南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有效促进了村集体产权流转的公平公开公正。2024年,推动村集体14个流转项目进入交易中心公开交易,完成村集体资产公开交易10宗,交易总金额达2143.3万元。二是规范“三会”集民意汇民智,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建立完善党员收集民意、党支部委员会提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决议等议事协商机制。大力推广“三会兴屯”模式,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两委”班子及成员廉洁勤政、民主决策、财务管理等情况及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开展全程精准监督,走访听取民情民生民意,进一步预防和减少村级“微腐败”。三是规范“两制一化”推广运用,提高乡村治理效能。紧紧抓住太阳村镇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推动“两制一化”治理运用试点名单契机,带动洛满、流山两镇推广“两制一化”工作,切实推动“两制一化”治理在基层落地,开花结果。把“两制一化”作为清廉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清单制100%覆盖基础上提质增效,全面推广乡村治理“积分超市”,落实积分超市村33个,覆盖率达91.7%,有效激发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完善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在山湾村、福塘村、流塘村等13个行政村打造数字乡村大数据中心,安装平台摄像头397个,开通云播108个,开发50多项应用,多渠道全面向公众提供惠农便民综合信息服务,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