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思路计划

来源: 柳州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2021-01-04 17:05   


柳州市“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一、全市农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五”期间,柳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农田水利条件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机械化运用大面积覆盖,农业科技化水平提升,现代农业化进程加快20201-9月全市种植业总产值完成101.31亿元,同比增长5.81%,预计全年种植业总产值251.8亿元,完成“十三五”规划指标119.91%20201-9月全市牧业总产值完成71.45亿元,同比下降2%,预计全年完成103.01亿元,完成“十三五”指标的132.06%1-9月全市渔业总产值完成6.78亿元,同比增长7.67%,预计全年完成10.4亿元,完成“十三五”规划指标的94.55%主要农业产业:粮食,截至20209全市粮食面积完成219.8万亩、已完成全年217万亩目标任务,同比增长2.1%“十三五”末全市粮食面积目标任务为240万亩左右,但2018年统计部门已重新调整粮食生产基数,近几年,全市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水果截至20209种植面积122万亩已超额完成全年预定任务,产量21.7万吨,同比增长9.96%,预计全年产量117.71万吨,近几年,全市上下大力发展水果产业,特别是柑橘产业,使全市水果产业,特别柑桔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蔬菜,截至20209播种面积121万亩,产量182.3万吨,同比增长4.83%,分别完全年预期目标的68.4%70.87%预计全年播种面积为176万亩,产量280.45万吨,可完成十三期末预期目标。桑蚕2020预计全年产量5.4万吨,基本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茶叶2020预计全年产量1.65万吨,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的126.92%甘蔗截至20209全市甘蔗种植面120.05万亩,符合“十三五”期间保持甘蔗面积100-130万亩的规划目标肉类产量,截至20209月,全市肉类总产量16.32万吨,预计全年19万吨,未完成十三五期目标任务。渔业产量,截至20209月,全市渔业总产量6.04万吨,预计全年7.15万吨,未完成十三五期目标任务。

、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速推进

一是深入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截至20209,我市累计获认定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991个,其中自治区核心示范区29个。2020上半年拟定重点创建9个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16个县级示范区的创建计划,落实31个乡级示范园、306个村级示范点的创建目标。二是以整县域为单位,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19年,融安金桔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柳江莲藕也已成功申报第三批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项目。三江县三江茶叶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项目已于10月份接受自治区验收。三是柳州实现国家农业产业园“零”的突破,201912月柳南区螺蛳粉正式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四是深入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2019年柳江区“乡约·藕遇”田园综合体继续获得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1000万元。鹿寨县“寨美一方”田园综合体继续争创自治区田园综合体。

(二)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工程成效明显

一是农产品加工业稳步提升。全市141家农业龙头企业已经全部复工复产。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278家。第一季度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24.4亿元,第二季度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预计达278亿元。全市12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构架已经形成,入驻集聚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41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打造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印发《2020年柳州市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工作方案》(柳农政发〔202024号);指导县区做好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创建准备工作,及时掌握进度;推荐上报4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印发《2020年柳州市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实施方案》;指导推进三江县八江镇、融水县香粉乡农业产业强镇工作。截至20209全市创建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11家(五星级1家、四星级7家、三星级3家);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家;创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4

(三)产业扶贫工作扎实推进

按照全市开展2020年高质量扶贫三大提升行动工作部署,围绕三江、融水2个县脱贫摘帽、68个贫困村出列、1.97万人口脱贫任务和“抓特色、引龙头、强产业、促销售”四大目标开展工作。截至20209,三江县、融水县及其他所有县区“5+2”特色产业覆盖率均达90%以上,所有贫困村“3+1”特色产业覆盖率均达90%以上。全市348个贫困村均有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园)覆盖。全市各县区发展“5+2”特色产业的贫困户达8.38万户,覆盖率达95.5%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近两年我市辖区内未发生农产品安全事故。一是“三品一标”申请认证工作发展迅速,目前我市“三品一标”有效期内共有195个产品2020上半年新增10个。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范围和力度,确保农产品上市前安全。截至目前,全市种植和养殖环节快速检测合格率99.94%;农药和兽药残留定量检测合格率98.8%。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合格率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农产品上市质量安全隐患较低。强化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信息化建设,农药监管信息网建设有突破。2020上半年我局投入180万元继续开发“柳州市农药监管信息网平台”二期建设,届时将覆盖全市1752家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组织融水县、柳江区等10个县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乡镇建设。健全农业执法体系,推进市县两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整合改革。41日柳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正式挂牌运行,承担市本级农业综合执法职责。县级改革也逐步推进。

    (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有序开展

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制定《2020年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全市共培育有农业龙头企业141家,合作社总数4131个,家庭农场615个,带动贫困户2.24万户。年内新增培育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以上,新增市级及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15家以上。

(六)品牌创建深入推进。

实施“柳”字号农业品牌培育工程,打造一批“柳”字号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促进柳州螺蛳粉、融安金桔、三江茶叶、鹿寨蜜橙、融水香鸭、融水田鲤等等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品牌化发展。2019年我市柳江鲁比葡萄、柳江莲藕、鹿寨蜜橙3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柳州市侗天湖农业生态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3个农业企业品牌、广西农垦糖业集团柳兴制糖有限公司“柳兴”牌白砂糖、赤砂糖等7个农产品品牌入选第二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我市已有30个农业品牌入选全区第一、二批的农业品牌目录,占全区入选农业品牌总数的15%。融安金桔被收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评为国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近两年我市辖区内未发生农产品安全事故。“三品一标”申请认证工作发展迅速,目前我市“三品一标”有效期内共有195个产品2020上半年新增10个。

(七)农业绿色生态向前推进

一是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全市畜禽粪污综合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6.59%,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3.95%二是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上半年已完成2019年度全区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情况调查,协助鹿寨县申请自治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柳城县获得中央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补助资金150万元;柳城县、柳江区获得自治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补助资金150万元,融水县、三江县获得75万元。三是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2019年全市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3.4吨,同比下降0.77%。节约化肥使用量约8083吨,提高化肥利用率至50%以上。

柳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工作思路计划

    一、总体思路。

柳州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柳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基本原则柳州农业农村工作主要围绕高质量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高质量夯实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高质量统筹城乡现代化发展、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高质量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高质量健全基层组织治理体系高质量提升农业农村开放合作水平开展。

    二、目标任务。

2025年,柳州市现代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更进一步增强,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突出,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二三产业取得重大进展,一二三产业融合进一步推进,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脱贫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是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大力发展柳州市优势特色农业;加强农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柳州市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二是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实施农业节本增效工程,避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高污染、高能耗问题;积极引导经营主体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农产品“两品一标”建设,做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重视柳州市的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柳州市农业农村的绿色发展。

三是加快推进柳州市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文化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农村要素集中和全域土地整治;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推进柳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是建立健全柳州市农业政策体系,加快农业金融平台建设,为柳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加强新型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育农业现代化新型农民,为柳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是充分利用柳州市优势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农业资源条件,通过畅通对外开放通道、强化对外开放平台、扩大对外开放领域、优化对外开放布局,全面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提升柳州市农业农村开放合作水平,推动柳州市农业产业发展

四、工作计划

(一)高质量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一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在“十三五”时期“三圈四带五区”农业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县(区)农业资源、区位优势,结合农业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三圈八带五区”的农业产业布局推动柳州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圈”指“粮菜民生保障核心圈城郊休闲农业圈城市生态林保护圈”。“八带”指“优质水果产业带优质高效桑茧产业带优质茶叶产业带优质食用菌产业带道地中药材产业带优质畜禽水产生态养殖带特色经济林产业带、北部三县高山绿色有机农业带“五区”指“桂中优质稻生产区双高糖料蔗示范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柳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二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含糖料蔗双高基地、非双高基地)。按照国家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要求,结合国家、自治区下达柳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按照“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要求,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是全面提升现代特色农业。全面构建粮食产业链甘蔗产业链水果产业链蔬菜产业链食用菌产业链桑蚕产业链茶叶产业链中药材产业链畜禽产业链渔业产业链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链乡土特色产业链。全方位提升各产业各环节生产水平,延长产业链条,使各产业集聚化高质量发展。

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农业加工园区),加大农产品加工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加快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大力推动柳州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打造集品种培育、基地建设、加工转化、技术研发、冷链仓储物流、营销平台一体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加快建设培育一批集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于一体的优势加工园区提高柳州市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加工转化率,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柳州市农产品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是升级发展都市休闲农业 ,以满足都市居民休闲、拓展、养生、养老等为目标,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乡村与休闲农业旅游区等为依托,构建现代农业乡村游、农家乐和现代农业科研成果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线的城郊休闲旅游农业圈;围绕柳州市特色农业产业、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优势的自然资源景观,挖掘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突出区域特色和创新创意,改善旅游项目同质化现象,加快休闲农业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柳州市休闲旅游的品质,增加游客吸引力,加快推进柳州市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升级发展。

六是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强二产、三产短板,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促进柳州市粮食、甘蔗、水果、茶叶、桑蚕、茶油、中草药、香杉、畜牧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发展就地加工,在农业重点镇、市县域工业园区发展农产品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物流。以优化管理、技术支撑、协调合作、创新营销、品牌塑造为手段,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建立一批特色优势农业基地,向良种繁育、生产社会化服务、数字农业、初深加工与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业态区间,拓展拉伸产业链条。

    (二)高质量夯实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

一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抓紧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全面开展“回头看”,梳理存在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证书应发尽发和颁发“铁证”,在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融水县、三江县、柳江区和北部生态新区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提高县级市场建设率;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织推荐和培育申报一批国家、自治区和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引导和组织小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土地入股、股份合作、订单带动、利润返还“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

二是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快建立各级县、镇、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动植物疫病防疫机构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建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运行机制和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构建农业科技专家、农业科技推广员和农户之间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科技示范及培训中心,对基层农业工作人员开展农业技术、农业信息化相关培训;完善农技推广服务政策,对开展农技推广创新服务的农业企业,涉农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给与相关补贴政策优化县区或乡镇的推广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办公条件,确保项目经费充足;引导金融机构投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探索农业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式。

三是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统筹规划柳州市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突出柳州特色农产品加工,大力发展柳州螺蛳粉、柳州三江茶叶、柳州融安金桔“柳州三宝”及柳城牛腊巴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加强农产品冷链仓储、配送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集散地市场、规模化农资市场建设,建立农产品直供直销平台,构建全面覆盖、设施现代、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打造全区农产品流通创新发展先行区。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推进产地市场和新型经营主体与超市、社区、学校等消费端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创建电子商务孵化平台,推进产地市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的对接,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扩大网上交易规模,形成线下资源与线上需求高效对接的流通渠道。加强产地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设农产品主产区冷库和田头储藏设施。

四是夯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根据产业特色和区域布局,科学设置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明确公益性职能。大力培育多元服务组织,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原则,积极培育发展各类服务组织,充分发挥不同服务主体各自的优势和功能。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发挥其统一经营功能;鼓励农民合作社向社员提供各类生产经营服务,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建设和订单方式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发挥其服务带动作用;构建起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是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特别是地方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各级政府要继续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财政投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并强化执法力度;完善、兽药、饲料、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管理和质量监测制度,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落实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创新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创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立完善科学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科学施肥水平明显提升,主要农作物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加强农产品销售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监管装备配置和人员条件保障。推进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认证制度;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基本实现追溯管理全覆盖;提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治理,提高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加强农作物秸秆焚烧治理,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全市所有的产粮大县、粮源基地和蔬菜产业重点县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实行回收处理。

(三)高质量统筹城乡现代化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村)。统筹财政资金和各类社会资金,重点打造一批示范村、精品村,加大串点连线、连线成面的力度,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大力发展美丽乡村经济,因地制宜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乡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倡导垃圾分类环保理念,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垃圾、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深入实施农村农村厕所革命继续推动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推进农村人群聚集地区公共厕所建设或改造,加大农村厕所粪污治理力度。到2025年,实现农村无害化厕所覆盖率100%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加快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污水收集管网延伸工程,推进乡村小微湿地保护恢复和综合治理,加强江河水库、景点景区、生态敏感区周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完善镇级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民风和谐、生态宜居秀美乡村,完成村屯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继续推进“三清三拆”,全面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

三是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补公共服务短板) 。全面结合土地挂钩利用的总体规划,依据城市和乡村的不同功能、不同产业的依托等有利条件,完善规划商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休闲旅游、科技成果等服务业聚集区,推动产业的集聚,形成规模效应。积极拓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积极拓展以农村物流、乡村旅游、文化娱乐、农村社区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努力减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早日实现农村服务业从量变到质变。

四是试点先行推进全域土地整治。建立政府主导工作机制,试点先行有序推开全域土地整治。建立市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组织领导机制,联合各职能部门构成全域土地整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全市全域土地整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对各县区全域土地整治试点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各县区整合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等涉农资金开展全域土地整治。制定“贴息贷款、建设用地指标奖励”等方式鼓励龙头农业企业、文旅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全域土地整治。以村庄规划为依据有序开展全域土地整治。组织编制土地整治区域内的村庄规划,明确土地整治的整治范围、主要任务,明确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环境修复等主要数量指标。

五是筑牢脱贫攻坚成果基本盘。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建立长效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加大政府资金投入。

(四)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一是开展农业绿色提质发展行动。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耕地修复与综合治理保持现有高质量农产品生产,继续扩大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继续打造富硒农产品产业链,推广富硒农业技术,着力推动富硒农业发展支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全域推广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安全质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监管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继续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

二是实施农业节本增效工程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大力拓展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因地制宜推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五料化”利用,促进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转化有机肥机制建设,推广禽畜有机肥的使用,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继续推广林下经济,加强构建种养结合模式。深化农机装备设施专项购买补贴政策,加大政府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和农户采购农机装备设施,促进机具的更新换代,提高生产效率。

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特别是地方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各级政府继续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财政投入,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并强化执法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建设完善市县乡三级监管、检测体系建设,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建设。继续开展农资打假、农药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绿盾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指导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用药。加强农药源头管理,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或设立蔬菜水果生产禁用农药专柜。加强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园、规模化生产基地的抽检,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及时向生产者下达《限制采收上市通知书》,延期采收。对监测中发现使用违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问题,及时追根溯源,查明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问题严重的从严从快查处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推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重点扶持“三品一标”企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示范园推行企业质量追溯管理,做到生产有记录、出场有证明、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

四是加强“两品一标”建设。加大品牌建设的财政扶持力度,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重视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园等开展“品一标”认证工作鼓励现有中小型农业企业挖掘自身特色产品,打造属于自己企业的品牌名片,并积极参加各大展览会,加强其品牌的知名度。开展以“两品一标”认证、树立农业品牌为主题的培训会,加强农户的认识观念。鼓励农户、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生产主体建立利益联合机制,成立“两品一标”认证协会、农产品生产督查小组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同开展品牌建设相关活动。

(五)高质量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一是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不断健全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土地“确权难”问题。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扫尾工作,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深入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

二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政策进村宣传,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落实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扩大退出宅基地的交易范围。建立县乡两级农村宅基地改革基层意见反馈处理机制,制定合理应对措施,及时化解问题纠纷,保证宅基地改革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深化农村水利改革。深化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鼓励农民、村集体、农民用水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基层水利建设、经营。

四是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及配套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总结柳州市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试点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立县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重点镇设立二级交易服务站,实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全覆盖、农村产权要素按照市场需求有序流动、科学配置。出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的扶持政策。流转交易中心的业务范围扩展到所有的农村产权,包括承包地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台针对农村产权交易的金融扶持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开展涉及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业务。

五是健全用地指标市场交易机制。深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优先保证农民宅基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留足空间。增减挂钩项目要将不低于10%的周转指标用于项目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耕地占补指标交易范围和规模,在区域之间搭建资源交易平台,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节余的增减挂钩指标跨区域流转使用,将所得收益返还用于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交易、抵押融资、收益分配制度和办法。

(六)高质量健全基层组织治理体系

一是突出发挥好党组织领导作用选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带头作用

二是加强完善治理工作体系夯实基层党组织引领治理的基础。坚持党委牵头抓总,丰富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有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坚持以强化基层队伍建设为关键,配强力量,保障到位,搞活机制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村务监督机构成员产生方式;深化村务公开,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村务公开制度

(七)高质量提升农业农村开放合作水平

一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抓好农业项目库建设,加大专业招商力度;实施农业对外合作支撑工程,着力招引一批设施类农业项目和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订单购销、互惠合作等方式,引进和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与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建立农业招商引资技术服务团;推进跨县区项目联合申报和对外联合招商,推动建设一批大项目、大工程,撬动社会资本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依托珠江—西江经济带,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重点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推广等方面加强合作,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发展。

三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加快推进面向东盟的对外文化合作基地建设,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打造区域性文化产品展示、交流、交易平台,推动柳州文化产品走出去;充分发挥柳州重要交通枢纽和连接粤港澳与西南地区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农业交流合作,全方位扩大农业开放开发。加快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国家为重点,支持农业企业到境外建设生产基地和加工、仓储物流设施等农业开发项目;积极参与“一内一外”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支持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展会,充分利用香港国际美食博览会等平台,组织柳州优势特色农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推介和促销,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