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柳州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52号建议的办理情况
建议内容:关于进一步加强秸秆回收利用,杜绝随意焚烧秸秆的建议
国家明令禁止焚烧秸秆,但村庄秸秆焚烧现象仍然多发,屡禁不止。
村民进行秸秆焚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点:一是秸秆回收点少甚至没有,直通农田的秸秆回收途径与处理方式尚未普及,除了就地焚烧,村民不知将秸秆运往何处或者就地的其他处理方式,且老年村民没有精力往他处运输;二是焚烧所产生的草木灰是农家传统肥料。随意将秸秆进行焚烧,不仅污染大气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危害公众人身及财产安全,故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焚烧秸秆行为有其必要性。
为此建议:
一是设置更多的秸秆回收点,并提供直通农田的秸秆回收及处理服务;二是指导企业开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协调企业实际需求与农民秸秆供给,促进秸秆处理产业链发展,让各方有利可图;三是引导在运营的秸秆回收企业做大做强,辐射周边更多村庄。
承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生态环境局协办
办理答复情况:
方敏容等代表:
你们在柳州市第十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秸秆回收利用,杜绝随意焚烧秸秆的建议》(第52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把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来抓,按照“因地制宜、政府引导、政策推动、科技支撑、市场运作、多元利用、重点推进、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水稻、玉米、甘蔗、蚕桑等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和原料化为主要利用方式,重点抓好收储运体系建设等难点工作,全面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2021年度全市农作物秸秆理论产生量为 136.87万吨,可收集量是116.48万吨,秸秆利用量为104.59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89.7%,离田利用率39%。2022年,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印发了《柳州市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2022-2025)》,构建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形成工作合力。
一、关于设置更多的秸秆回收点,并提供直通农田的秸秆回收及处理服务的建议
我局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实践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秸秆禁烧工作提升明显。根据各县区不同地形地貌,推进县域秸秆收储队伍建设,力争做到应收尽收。山地丘陵区北部三县以秸秆还田为主,推广适宜小型农机作业与人工收集结合的方式,小、散田块和边远地区增设田间堆放点、发展秸秆经纪人,多措并举扩大收储面。平原区大力推广机械大面积秸秆离田利用。目前全市培育和引进了秸秆综合收储运和利用的企业(合作社)46家,其中34家是饲料化利用主体。柳城县秸秆收储运网络体系基本建成;柳江区现有打捆离田收储队伍4支,秸秆定点收储主体5家;融水县域内现有收储队伍1支,千吨以上的秸秆收储主体8个,建有秸秆收储点20个。
2025年力争全市每个乡镇至少建有1个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甘蔗、粮食主产区内,力争每个行政村建有固定化收储点或临时堆放转运点,非甘蔗、粮食主产区可多个行政村联合建立1个临时堆放转运点,探索建立“秸秆收储主体+村集体+农户”村集体收储模式。
二、关于指导企业开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协调企业实际需求与农民秸秆供给,促进秸秆处理产业链发展的建议
多年来,我局组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探索开展秸秆集中收集处理利用试点。引导企业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健全集中收储运体系,完善加工处理技术,拓宽多元化利用途径,增加产业效益。一是鼓励和支持种植、种养专业合作社主体将服务范围从机械化耕、种、管、收拓展到“还田+离田”领域,进一步延伸秸秆离田收储链条。在水稻、甘蔗、桑主产区打造秸秆离田示范点,围绕主产区按照合理半径规划建设秸秆收储站(点)。按照合理半径布局建设规范的秸秆收储中心、发展田间收集点、临时堆放转运点等。二是将秸秆综合利用与规模化养殖、食用菌种植、生物质发电、有机肥生产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发展多元化利用产业,拓宽秸秆增值途径。三是按照“扩规模、提效益、强带动”的思路,因势利导扶持、发展和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成长性好、规模较大、带动力强的秸秆综合利用主体,打造一批集秸秆收储、加工、利用于一体的中高端企业,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全产业链,打造秸秆综合利用提质增效点,建设展示基地,示范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及成果,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提档升级。
三、引导在运营的秸秆回收企业做大做强,辐射周边更多村庄的建议
2019年柳城县利用广西第二批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项目支持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柳城县莲花山农业有限公司、柳城县鸿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和完善秸秆收储加工,以点带面突破甘蔗叶在回收、转运、加工等资源化利用率低的问题,扩大蔗叶(甘蔗尾稍)、桑枝回收企业饲料化应用,开始了柳州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探索和研发。2020年,我局利用自治区财政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加快推进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扶持培育了一批秸秆还田、收储运和加工利用的市场化主体,力争打通秸秆还田、离田利用的障碍瓶颈,增加了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机械打捆收集离田利用、秸秆生产商品有机肥、食用菌基料、颗粒燃料、颗粒饲料及秸秆收购站(点)建设等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形成一批可持续运行的县域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和机制。2021年柳城县立足于各乡镇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禁烧的管控,积极推进秸秆机械打捆收集离田利用,柳城县逐步形成了以需求为引导,利益为纽带、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政府推动、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多种模式互为补充的秸秆收储运体系。2021年我局组织柳城县、鹿寨县、柳江区以建立健全全市秸秆收贮运体系和培育综合利用主体为突破口,与当地合作社共建大型机械化回收甘蔗黄叶收储运体系试点,全力推进我市其他县区学习柳城模式,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整体得到良性发展。2022年广西博欣生物燃料有限公司进驻柳江区穿山工业园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点,建成一个青贮饲料、颗粒燃料和肥料化的收储中心。
目前全市培育和引进了秸秆综合收储运和利用的企业(合作社)46家。其中柳州鑫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加大对甘蔗叶等农作物秸秆的收集利用,用于发电、供热,日可消耗秸秆等燃料上千吨,可以为工业园区提供供热服务,每年秸秆焚烧发电可实现经济效益4000万元。柳江区广西博欣生物燃料有限公司利用秸秆生产颗粒燃料,2022年收储秸秆1万多吨,预计能生产颗粒燃料8000多吨,按目前市场行情估算产值640余万元。
2023年我局计划在全市培育秸秆年利用量千吨以上的规模龙头企业4家、年收储量千吨以上的收储主体2家以上。
此外,我局将继续开展督查指导,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做好收储企业与利用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促成各方协议,全面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质量和效益,促进全市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