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11450200MB1657741Q/2021-75144
- 效力状态:
- 发文单位:
- 柳州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2021年04月02日
- 标 题:
- 柳农政发〔2021〕7号 柳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1年柳州市“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 发文字号:
- 柳农政发〔2021〕7号
- 发布日期:
- 2021年04月06日
- 文件下载:
- 相关解读:
- 文字解读
柳农政发〔2021〕7号 柳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1年柳州市“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社会事务局: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再夺粮食丰收意义重大。为切实做好我市“虫口夺粮”保丰收工作,我局制定了《2021年柳州市“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生产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属地责任,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取得预期成效,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2021年柳州市“虫口夺粮”保丰收
行动实施方案
为切实组织做好2021年全市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有效遏制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重大病虫危害,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根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2021年广西“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柳州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
根据植保部门监测及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21年我市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达400万亩次,必须加强监测,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一)水稻重大病虫害。预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钻蛀性螟虫、稻瘟病、稻纹枯病等水稻“三虫两病”发生面积306万亩次。其中:稻飞虱中等局部大发生,全市普遍发生,预计全市发生面积10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中等局部偏重,全市普遍发生,预计全市发生面积90万亩次;水稻钻蛀性螟虫偏轻局部中等发生,主要发生区域为柳江、鹿寨、融水部分稻区,预计全市发生面积6万亩次(其中二化螟4万亩次、三化螟2万亩次);稻瘟病轻局部中等,主要发生区域为柳江、鹿寨、融水等种植感病品种较多的历史发病稻区,预计全市发生面积20万亩次;水稻纹枯病中等局部大发生,全市普遍发生,预计全市发生面积90万亩次。
(二)玉米重大病虫害。预计玉米病虫发生面积45万亩次。其中:草地贪夜蛾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8万亩;玉米螟、玉米蚜虫发生程度为中等,预计发生面积分别为9万亩次、13万亩次;玉米纹枯病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局部中等,预计发生面积为9万亩次;玉米大、小斑病发生程度为轻局部中等,预计发生面积玉米大斑病为3.5万亩次、玉米小斑病0.5万亩次。
此外,局部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曲病、蝗虫、粘虫等灾害性病虫潜在流行暴发的几率较大。
二、行动思路与目标
(一)行动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及党中央、国务院、农业农村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有关精神和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要求,按照柳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工作部署,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以控制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危害为重点,坚持分类指导、联防联控、科学防控,抓住关键时期、重点区域、重大病虫和关键环节,加密监测预警,突出绿色防控,推进统防统治,广泛宣传动员,适时组织应急防控,科学安全用药,落实关键技术到位,确保防治效果,坚决遏制重大病虫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和农药减量化有机统一。
(二)行动目标。通过多措并举、科学防控,确保水稻、玉米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局部灾害性病虫重发区防治处置率达到100%,水稻、玉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快推广,农药减量化持续推进。
三、重点任务及工作要求
(一)强化监测预警。各级农业农村植保部门要认真按照“天天调查、五天一报、重大病虫灾害实时汇报”的工作制度,采取系统观测与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准确掌握、密切跟踪、按时填报重大病虫发生消长动态,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和实时共享。同时,在加强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大田普查力度和频率,准确把握重大病虫发生趋势,明确重点防控对象、关键区域和最佳防控时间,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防控行动。
(二)明确主攻对象。各县(区)要因地制宜,以防控水稻“两迁”害虫、钻蛀性螟虫、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及草地贪夜蛾等为重点,兼治挑治水稻胡麻叶斑病、水稻橙叶病、玉米蚜虫、玉米螟等。同时,加强水稻白叶枯病、跗线螨、稻瘿蚊及蝗虫、粘虫等局部突发性、暴发性、灾害性病虫监测,科学预防和适时应急防治。
(三)打好关键战役。各县(区)要绷紧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这根弦,打好三大关键战役。一是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阻击战。要按生产进度及虫害发生动态打好全市春玉米、夏秋玉米为重点的阻击战,组织动员群众带药侦查,点杀点治,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层层阻截诱杀迁飞成虫,重点扑杀外地迁入虫源,控制当地危害损失,延缓北迁时间,减少迁出虫源数量。二是狠抓早、晚稻中后期重大病虫防治攻坚战。以防控“两迁”害虫、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等国家一类、广西二类农作物病虫为重点,稻飞虱防控重点是“压前控后”、严防后期暴发成灾;稻纵卷叶螟防控要严格达标防治、重点保护功能叶(倒三叶);稻瘟病防控狠抓叶瘟初发阶段和破口抽穗期预防,严防大面积流行,在做好稻瘟病防控同时抓好稻曲病防治;纹枯病防控突出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防控,遏制扩展危害。严防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暴发流行。三是抓好中稻病虫及晚稻病毒病防控战。中稻地区主要抓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纹枯病、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及稻曲病的防控,苗期至分蘖期通过防治稻飞虱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破口露穗前期要抓好穗颈瘟及稻曲病的防控工作。同时密切监测,适时打好蝗虫、粘虫等局部突发性病虫应急战。
(四)加力推进统防统治。各县(区)要积极开展“统防统治百强县”创建活动,发挥好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政策作用,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服务高效、运作规范、规模适度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指导,切实提升服务组织的装备、技术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其骨干和示范带动作用,并着力从中择优培育一批应急防治队伍,配备高效现代植保防控装备,提高重大病虫应急防治能力。
(五)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持续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活动,加强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大力推广应用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重点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企业等服务主体,集中连片整体推进,集成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的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融合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大力推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可持续治理,促进农药减量化,稳步提高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
(六)全面推进科学安全用药。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深入开展“农民科学安全用药培训活动”,推广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品种和高效药械,指导生产者科学选药、轮换用药、适期适量用药,坚持达标防治,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用药规定,严防违规用药,避免乱用药。开展“科学认识农药使用”专题宣传,宣传农药减量控害、绿色防控工作成效,营造良好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负责、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将重大病虫害防控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层层压实防控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及早安排部署,强化督促检查,根据病虫发生和防治需要,及时申请并管好用好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防控资金支持,争取加大市、县(区)财政支农防控资金投入,确保监测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顺利开展。
(二)强化指导服务。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及时印发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和指导意见,层层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防控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深入生产一线,举办现场培训,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户开展防治,力争做到每一户有一份防控技术明白纸,每一村有一位防控技术明白人,每一乡镇有一名技术人员,确保防控技术落到实处。
(三)强化示范带动。各县(区)要大力示范推广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作物为主线的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自治区财政安排在我市柳城、融安、融水等3个县水稻产区开展释放赤眼蜂生物防治为主的创新示范,同时组织县(区)层层开展示范,通过组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形式,推动大面积推广应用,切实减轻病虫危害损失。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主动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技术、好典型,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增强干部群众对“虫口夺粮”保丰收的认识。
(五)加强农药监管。做好《农药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组织开展防治用药市场监管抽查工作,严肃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农民的利益,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确保防治效果。
五、进度安排
(一)制定实施方案。各县(区)在4月10日以前,根据当地实际细化形成本县(区)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技术路线和工作要求,并推进实施。
(二)及时动员部署。3月-9月,各县(区)因地制宜举办草地贪夜蛾、水稻病虫害防治及绿色防控技术培训1期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技术培训1期以上,对防控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和安排,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三)准确会商趋势。开展市县(区)上半年、下半年农作物病虫害趋势分析培训,全面会商分析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形势,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在病虫发生关键时期发布病虫情报,市本级全年发布粮食作物病虫害病虫情报10期以上,指导各县(区)植保部门全年发布粮食作物病虫情报60期以上。
(四)严格信息报送。3月-10月,实行“天天调查,五天一报,重大病虫灾害实时汇报”制度,并按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实行水稻重大病虫、草地贪夜蛾、蝗虫发生防控信息周报制度,同时执行新发突发重大病虫害当天即报制度,及时掌握并报送发生防治动态信息。
(五)加强调研指导。病虫防控关键时期组派防控指导组,落实分片包干联系指导制度,采取日常联系指导和关键时期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及时调度粮食重大病虫发生和防控进展,开展调研和技术指导,督促并协助各地抓好防控措施落实。
附件:1. 2021年柳州市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技术要点
2. 2021年柳州市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要点
3. 2021年柳州市蝗虫、粘虫、玉米铁甲虫、农区鼠害、农田草害防控技术要点
附件1
2021年柳州市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技术要点
水稻病虫害以迁飞性害虫、流行性病害为主攻对象,根据各地发生特点抓住关键时期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切实提高防效,减轻危害损失。
一、稻飞虱
重点做好第3代、第6代主害代的防治,局部发生早、程度较重的稻区做好第2代和第5代及晚稻后期的第7代防治。柳江柳城、鹿寨、融安等稻区注意早稻前期迁入代、晚稻后期回迁代的防治。抓准在低龄若虫盛发期用药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虫量1000头、孕穗期百丛虫量500头。优先选择对天敌相对安全的药剂品种,提倡药剂品种轮换使用。稻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发生区,重点在秧田期和本田初期控制稻飞虱,大力推广药剂拌种、全程防虫网覆盖育秧和“送嫁药”移栽等关键技术措施,预防或减轻病毒病。
二、稻纵卷叶螟
充分发挥水稻生长前期的自身补偿能力和天敌控害作用,以应急防治保护3张功能叶为主,重点抓好分蘖期、孕穗期达标防治。蛾始见期开展释放赤眼蜂压低虫源基数,低龄幼虫高峰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或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蚕区慎用),或选用对天敌安全的化学农药,防治指标分蘖期为百丛幼虫量50头、穗期为百丛幼虫量30头。局部发生早、程度较重的稻区注意适时挑治第2代。
三、钻蛀性螟虫
水稻螟虫在越冬代蛹羽化前灌水灭螟,降低虫源基数,各代成虫期应用昆虫性诱剂诱杀,蛾始见期释放稻螟赤眼蜂,卵孵始盛期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化学防治,秧田期采用施毒土或药肥混合施用防“枯心”,本田期以喷雾施药为主防“枯心”或“枯鞘”、“白穗”,三化螟在蚁螟盛孵期本田每亩卵块数达到100块(秧田1000块)时施药防治,重点抓早稻大肚破口期防治白穗(第2代)、晚稻秧田(第3代)、晚稻本田第4代防治。二化螟在早晚稻分蘖期枯鞘率分别为4%、3%时施药防治、穗期丛害率1%(株害率0.1%)施药防治,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改变本田期一次性施用药肥的习惯,尤其在孕穗期至抽穗期加强防控,连续喷药2—3次,间隔期10—15天。
四、稻瘟病
重点落实适期预防措施,种植抗病品种,搞好种子消毒,避免偏施氮肥。注意异常天气时稻瘟病发生动态,重发区、历史发生区秧苗带药移栽,分蘖期发病初期施药预防为主,当田间出现急性病斑、发病中心时立即实施药剂控制叶瘟,重点抓好抽穗破口期穗瘟药剂预防,破口前3—7天施药预防穗瘟,穗期遇上频繁降雨稻瘟病易发天气,或种植感病品种,或病害常发区,始穗期、齐穗期还要各施1次药。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农药,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
五、水稻病毒病
以预防为主,选用抗性品种,做好秧田期、大田分蘖前期两个关键时期稻飞虱、叶蝉的防治,加强田间稻株健身栽培,铲除病发区田块周围杂草,冬犁晒田,切断传毒桥梁;抓好药剂浸(拌)种,推广防虫网或无纺布阻隔育秧,秧苗移栽前3—5天与防治其他病虫一起喷施“送嫁药”,移栽到大田后根据传毒昆虫有效虫量做好药剂防治,同时加强田间检查,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并深埋处理。
六、水稻纹枯病
移栽前打捞菌核,移栽后加强水肥管理,搞好健身栽培,分蘖末期够苗晒田。重点抓好分蘖期末期至孕穗抽穗期的药剂防治,当田间病丛率达15%时施药防治。频繁降雨天气时,应特别注意长势好、田间郁蔽田块的病情监测与适时药剂防治。
七、稻曲病
种植抗病品种,避免过量和迟施氮肥,适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病性。重点在水稻孕穗末期、抽穗前施药预防,即在水稻破口抽穗前7—10天施药,如遇适宜发病天气,7天后需要第2次施药。
八、细菌性条斑病
以预防和应急防治为主,柳江、柳城等历史性病区若台风或寒露风影响较多,病害始见早,需用药1—2次,其它稻区着重抓好始见期用药一次防治。
附件2
2021年柳州市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要点
按照全面监测、全力扑杀,分区施策、联防联控策略,优化监测防控措施,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应急防治,结合生态控制,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一、加强监测预警
按照统一方法,建设测报网点,布设高空测报灯、性诱等监测设备,全面掌握成虫发生动态。以玉米为重点,定点定人定田,加强系统观测和大田普查,掌握产卵数量、幼虫密度、被害株率,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和关键防控时期,确保不因监测预报不到位贻误最佳防控时机。
二、实施区域治理
对玉米周年种植区及柳江、柳北等春玉米早播区,实行全年监测及早防治,组织发动群众带药侦查,点杀点治,群查群治,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全面扑杀。一般种植区,采取挑治春玉米压基数、狠抓夏秋玉米控为害的策略,全年根据地域特点采取点杀点治、适时挑治、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等适宜的防控措施。各地可因地制宜采取间作套种、轮作改种、调整播期等农业措施,保护利用天敌以及人工释放天敌,增强农田生物多样性保益控害能力,逐步实现草地贪夜蛾可持续治理。
三、优化技术措施
一是理化诱控。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二是生物防治。采用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虫,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蠋蝽等天敌,促进可持续治理。三是科学用药。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推广应用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甲维盐、虱螨脲、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等,注重不同作用方式杀虫剂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四是药剂拌种。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吡虫啉、噻虫嗪等进行药剂拌种防控。
附件3
2021年柳州市蝗虫、粘虫、玉米铁甲虫、
农区鼠害、农田草害防治技术要点
按照主动预防、分类施策、有效处置的总体要求,做好市内重大迁飞性、暴发性重大害虫防控工作,加强监测预警,全面排查虫灾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
一、蝗虫
全面排查蝗情隐患,对高密度发生区实施化学应急防治,对中低密度发生区实施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
(一)排查重点区域蝗情隐患。东亚飞蝗以柳城、柳江等历史发生县区为重点,土蝗以当地重发、常发种类为重点,要加强系统监测和摸底排查,全面掌握发生分布情况,确保不因监测不到位出现重大蝗情隐患。
(二)大力推进可持续治理。在飞蝗每平方米0.5头、土蝗每平方米5头以下中低密度发生区,持续推进植被改良、合理规划作物布局、生态种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改造蝗区,优先使用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印楝素等生物防治措施,持续将蝗虫控制在低密度水平。
(三)科学实施化学防治。对排查发现的高密度点片发生区,及时选用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化学农药开展防控。对飞蝗发生密度每平方米10头以上、土蝗每平方米30头以上高密度发生区,及时采用飞机、植保无人机或大型施药器械实施应急防治,防止暴发成灾。
二、粘虫
粘虫是间歇性暴发危害的害虫,要做好日常监测调查,对局部高密度虫情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抓住幼虫低龄期及时防治。平时根据作物情况适时实施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等措施,降低虫源基数。
(一)诱杀成虫。在成虫期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平地50亩设置1台杀虫灯,坡地每30亩一台;也可用糖醋酒液、其他发酵有酸甜味的食物配成诱杀剂,盛于盆、碗等容器内诱杀成虫。
(二)化学防治。掌握在幼虫3龄期前及时施药,可选用甲维·虫螨腈、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氯·甲维盐等药剂。
三、玉米铁甲虫
采取加强监控,区域联防,全面围歼,防止扩散的策略。在防治技术上,采用以药剂防治越冬代成虫为主,人工捕杀成虫和割叶扫残为辅的措施,实行规范防治“三部曲”,即前期(成虫盛发至卵孵化前)人工捕捉和用药喷洒玉米地边、沟边杂草的成虫,中期施药扑灭和后期割叶扫残。重点抓好成虫迁入高峰期至卵孵化始盛期(卵孵10%—20%)施药防治1—2次,把玉米铁甲虫消灭在初发阶段。对药剂防治效果欠佳,受害仍较重的地块,应将带有幼虫和蛹的叶片割除烧毁,减少来年虫源。
四、农区鼠害
农区害鼠集盗食、破坏、传播人类疾病于一身,给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财产安全乃至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积极开展鼠情监测和防控,要针对农田重点发生区域,抓住关键时期、关键技术,农区害鼠防控鼠害危害损失总体控制在5%以下,农田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农舍鼠密度控制在1%以下。
(一)防治关键时期。采取“春季灭鼠压基数,秋季灭鼠保丰收”的防控策略,实行春、秋两季农区统一灭鼠。春季防治时期为2月下旬—4月上旬,秋季防治时期为10月下旬—11月中旬。具体防治适期以当地农业植保部门病虫情报为准。
(二)鼠情监测。可采用鼠夹法监测、TBS监测、物联网智能监测开展鼠情监测,及时了解害鼠发生消长动态。
(三)鼠害防控。对于农田捕获率达3%、农户捕获率达1%的田块或农舍,可采用毒饵站灭鼠技术、TBS围栏灭鼠技术及综合灭鼠技术,实行“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筹集资金、统一宣传培训、统一鼠药供应、统一配投毒饵”,投放毒饵时要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田”的原则全面开展统一灭鼠。各地加强统一药物毒饵诱杀、饱和投饵灭鼠技术和“毒饵站”灭鼠技术以及围栏灭鼠技术的示范与推广。重点抓好春季灭鼠保播种、秋季灭鼠保归仓,确保全年防控目标的实现。
五、农田草害
(一)做好栽培管理。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培育健壮植株,发挥生态控草作用,降低农田杂草发生基数,减轻化学除草压力。一是重草田实施轮作换茬。对上年草害严重的田块实施轮作换茬以及休耕,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指导农民实施轮作换茬,减轻杂草发生基数,压缩重草田面积。二是种子去杂。如在水稻播种前汰除混杂在水稻种内的杂草种子;推广使用商品种子,减少杂草种源。三是培育壮苗健苗。提高整地质量、合理运筹施肥等,促进壮苗早发,增强抗逆性,营造“苗欺草”的良好农田生态。四是适时开展清除田埂、路边杂草。五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中耕除草等技术。
(二)精准化学除草。在对不同农田杂草防除新农药、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推广相应的“封杀结合”的化除技术模式。苗前封闭处理,苗后选择性控制,选用对口选择性除草剂。
政府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柳州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1年4月2日印发